您现在的位置: 苦地胆 > 苦地胆用法 > 正文 > 正文

兴宁径南ldquo兴梅咽喉rdqu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1/14 13:21:42
北京医院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bdfzj/

看乡村振兴,走美丽乡村。来看由保利发展控股特约播出的《民生》美丽乡村行。

今天不卖关子,摄制组要去的地方是兴宁市径南镇。从梅城上高速,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就来到了径南镇。摄制组听说,这里有个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一些村民更是直言“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家会变得这么漂亮”,怎么个漂亮法呢?

径南镇位于兴宁市东部,素有“兴梅咽喉”之称。东与梅县区南口镇毗邻,西连兴宁永和镇,南接新圩镇,北靠石马镇。因为地处梅城和兴城的中心地带,距离各为26公里,便有了“径心”的地名,“径心”的南边则称为“径南”,这便是径南镇的名字由来。年,原径心镇和径南镇合并称为径南镇,全镇总面积.98平方公里。

早上五点,来到兴宁径南镇东升村的摄制组就起床了!为啥?因为东升村的命名与日出东升这个成语有关。

早上5点,宁静的东升村每一个角落都发出悦耳的虫鸣,夹杂着远处传来的几声狗吠。因太阳还在地平线下,除了东方露出一点鱼肚白外,连翻腾的云雾都带上了一点淡淡的灰色。随着太阳渐渐升起,远处山顶的云朵染上了红色,渐渐变成一片火烧云的美景。终于,一轮红日在云层中露出了真容,霎时间,光芒万丈!新的一天开始了!

东升村紧挨着径南镇圩镇,建村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听说摄制组前来东升村,退休在家的村民曾超麟热情的当起了向导。他告诉记者,要了解东升村的文化历史,不得不提的就是梅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古民居——“啟中第”。在“啟中第”的斗门,挂有“三省堂”的横匾,取自曾子名言“吾日三省吾身”。希望后代都谨记宗圣家风谨记三省堂的祖训。

“啟中第”建筑面积多平方米,结构精美,斗门、禾坪、上下堂、左右横等结构一应俱全,正大门一副对联好像是一对成语,可似乎又有些不一样。

曾超麟告诉摄制组,这副对联是位名叫曾启中的老祖宗利用启中两字做的一副对联,而且这两副对联是倒过来的成语,本来是承前启后,却变成了启后承前,才有启字,如日中天倒一下,变成中天如日,刚好是启中。就这样来的对联。

广告时间

广告时间

“啟中第”白墙青瓦,站在屋内,透过天井还能看到高耸的绿树。古民居内,上、中、下厅分别挂有三幅对联,每一联都有17个字。曾超麟告诉摄制组,上厅和中厅的对联讲的是曾姓源于山东,后由山东嘉祥迁至江西吉阳,后又迁徙到福建宁化,几经辗转在梅州蕉岭开基。下厅对联:“溯蕉岭来齐昌上承祖德宗功渊源长似续,由湖洋迁黄渚所愿兰馨桂馥勋业永绵延”,说的则是东升村曾姓的渊源。

“啟中第”位于黄渚,旧称黄竹凹,因山坡多黄竹而得名。这也跟东升曾氏流传下来的一门传统手艺做竹器有关。

随着社会发展,竹器逐渐被铝制、塑料制品替代,东升村也只有老一辈的人才能做几种常用的竹器,这门手艺面临着失传。曾元新做竹制品已经40多年了,也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还在坚持这门手艺的村民之一!与摄制组交流的同时,曾元新手上可是一刻都没有停留,杂乱的竹条在他手中显得特别“听话”,一拨一拉,非常有节奏。

说起竹箩的销路,曾元新有一丝发愁,往年这个时候正是稻谷丰收竹箩销路最旺的时候,可如今家里的房间已经摞起了不少竹箩。

81岁的村民何阿婆住在宗彩第,在月形山乡村旅游区成立后,宗彩第被改造成为竹艺坊,里面陈列着不少农村老物件,以及各种各样的竹制品。

别看房间不大,里面摆放的竹制品可让摄制组大开眼界,更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每一件竹制品都充满了生活气息,里头有不少连名字也叫不上来。好在墙壁上就有漫画,描绘了这些东西的使用场景。

一些竹制品慢慢消失在了时间的车轮下,也成为人们笔尖下最美的回忆。如今,不仅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东升村也从一个荒芜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还建设了3A级旅游区,每年李花盛开的季节,漫山遍野的白色李花更是吸引了不少慕名前来的游客。

广告时间

广告时间

月形山乡村旅游区位于东升村,是在月形山森林公园的基础上扩展而来。景区中有一座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明月湖,微风徐来波光粼粼,娇艳的荷花在湖中绽放,后期增加的水上人工栈道,能让游客更加亲近美丽的湖景。

中午一过,摄制组发现,不少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进入了景区的乡村游泳池,戏水玩闹。

经过几年的打造,景区已经初具规模,游客可以漫步湖心,呼吸新鲜的空气;也可以踩着游艇,在湖中戏水,享受难得的亲子时光;小朋友要是觉得不过瘾,还可以在开心农场里,开着玩具车在泥地里穿梭。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村里还建起了木屋民宿、游客餐厅等配套设施。这些改变也创造了就业机会,让一些村民能在家门口上班,28岁的潘国强就是其中之一。潘国强说,在这工作,可以照顾家里,对他来说很好。

相比游客的“初体验”,东升村一点一滴的变化可都深深印在了村民的心中。看到摄制组登门,村民曾育衡自豪地说,自己做梦也没有想到东升村能有现在的变化。

跟着环境卫生一起变化的还有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看到村里建起了自行车绿道,71岁的村民曾兴杨喜欢上了骑行。渐渐地,跟着他骑行的村民越来越多,发展成为一个30多人的乡村骑行队。大家三五成群,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骑行。

夜幕降临,村道旁的火红灯笼亮起。摄制组发现,相比白天,东升村的夜晚反而更热闹了。辛勤劳作一天的村民们携家带口出来散步;还有妇女身着统一服装,在东升文化广场跳起了广场舞;左邻右舍有说有笑,这开心的笑脸,热闹的场景,真不比城里差!

在这群跳广场舞的村民中,摄制组看到一位曾阿婆跳得可带劲了,那精气神和轻快的步伐,很难让人想到她今年已经78岁了。

家门口就是景区,不仅环境优美,还有游泳池、自行车绿道,难怪村民们个个笑容如此灿烂,真不愧是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下面来考考大家,东升村有梅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的古民居,它叫什么名字呢?欢迎编辑短信将答案发送到13823831报料电话,将有机会获得国家4A级大埔百侯景区门票。

记者:新林、杨扬

责编:钟媛

编审:祖全

审核:李赟、谢思

这3篇文章梅州人都在看

?开学在即,这种“恐惧症”千万别忽视!

?四个月,接受资金多万!他们干的是什么?

?部手机离奇“失踪”,竟然和她有关!

欢迎转发,严禁转载!

《民生》

温馨提醒:如果您的物品丢失了,可在《民生》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udidana.com/kddyf/4679.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苦地胆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