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苦地胆 > 苦地胆形态 > 正文 > 正文

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咽喉之地青年洞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14 16:21:43

摄影:寒冰

红旗渠青年洞,也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名优秀青年,故取名叫“青年洞”。青年洞位置处于豫、冀、晋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说的牛岭山村下方,修筑在太行山腰的峭壁之上。它是红旗渠水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结合最为精妙的地段,也是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红旗渠青年洞总长米,高5米,宽6.2米,洞名由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

摄影:寒冰

渠水蜿蜒,很是壮观。江泽民、李先念等领导人题词摩崖石刻,为景区增添了色彩;堪称“太行一奇”的一线天,深邃幽静;横跨两山之间的步云桥,举步惊险;

摄影:寒冰

进入青年洞,在红旗渠之上有段崖壁,书有“鹰咀山”三个大字。举目静观,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之上,极目远望.

摄影:寒冰

虎口崖位于红旗渠青年洞的凌云亭东侧,崖峰刺天,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势险恶、高耸入云。修建红旗渠时,山崖上时有被开渫炮震松散的石头掉下来砸伤修渠民工。为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需要有大智大勇,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人腰系大绳,下堑除险。

摄影:寒冰

神工铺,位于虎口崖下,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崖。由于当时修渠民工多达三四万人,漳河沿岸村庄又少,修渠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宿山崖,山崖住满了,他们就搭席棚,打地洞。常年顶风冒雪,抗严寒战酷暑,度过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还在崖壁上留下了豪迈的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神工铺就是当年修渠民工居住过的地方。

摄影:寒冰

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将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教育子孙后代永远不忘当年修建红旗渠,改变干旱缺水面貌的艰苦奋斗历程,激励他们继承和发挥红旗渠精神。

摄影:寒冰

摄影:寒冰

摄影:寒冰

摄影:寒冰

摄影:寒冰

摄影:寒冰

摄影:寒冰

摄影:寒冰

摄影:寒冰

摄影:寒冰

摄影:寒冰

摄影:寒冰

摄影:寒冰

摄影:寒冰

摄影:寒冰

摄影:寒冰

摄影:寒冰

摄影:寒冰

摄影:寒冰

摄影:寒冰

寒冰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udidana.com/kddxt/82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苦地胆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