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苦地胆 > 苦地胆形态 > 正文 > 正文

胆经阳陵泉穴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17 22:03:51
我们手的用途还有这么多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zhongxiyizixun/29186.html

阳陵泉穴

阳陵泉穴(胆经)yánɡlínɡquán

别名:筋会穴,阳陵穴

取穴方法:

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穴位解析:

(1)阳陵泉。阳,阳气也。陵,土堆也。泉,源源不断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飞落下传的经水及胆经膝下部经脉上行而至的阳热之气,二气交会后,随胆经上扬的脾土尘埃吸湿后沉降于地,胆经上部经脉落下的经水亦渗入脾土之中,脾土固化于穴周,脾土中的水湿则大量气化,本穴如同脾土尘埃的堆积之场和脾气的生发之地,故名。阳陵名意与阳陵泉同。

(2)筋会。筋,肝胆所主之风也。会,交会也。筋会名意指胆经的天部风气在此汇合。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下传的寒湿风气和胆经膝以下各部上行的阳热风气,在本穴为汇合之状,故名筋会。

(3)胆经合。合,会合也。本穴为胆经气血会合之处,故为胆经合穴。理同筋会名解。

(4)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同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胆经上、下两部的天部水湿风气会合而成,在本穴为聚集之状,表现出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

附注:为合穴,属土,筋会。

阳陵泉穴意义:胆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大量气化。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风气和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

运行规律:散热吸湿后冷降归地。

功能作用:降浊除湿。

主治疾病:

半身不遂,麻木,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

腰痛、膝盖疼痛、脚麻痹、消化不良、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麻痹、腰腿疲劳、胃溃疡、坐骨神经痛、胆囊炎、高血压、遗尿等。该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配曲池穴治半身不遂;配日月穴、期门穴、胆俞穴、至阳穴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配足三里穴、上廉穴治胸胁痛。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在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udidana.com/kddxt/3962.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苦地胆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