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苦地胆 > 苦地胆用法 > 正文 > 正文

王淼五峰山的记忆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4 13:44:51

年第四十九期

五峰山的记忆

文/王淼

一、走进峰阳,寻真觅源

乾县东北部,横亘着一条苍茫逶迤的五峰山,北与永寿县毗邻,东与礼泉县接壤,有鸡鸣一声听三县之誉。

天地洪荒,自然造化,五座山峰连绵起伏,山顶是褐色土壤,松柏苍翠,常有草鹿、狼、虫、狐、豹出没林间,山坡杂草丛生,生长黄芩、甘草、柴胡等多种药材。而山之阳,从“塌坡梁”到“夏家凹”,从“走马滩”到西山頭,约十平方公里多亿立方米的石灰石层崖叠嶂,峭石陡壁,气势磅礴,在阳光熙耀下,熠熠生辉。

站在海拔.02米高的无量顶远眺;北面的槐山,重峦叠嶂,云雾缭绕。东南的唐王陵四峰并峙,直冲云天。渭河似一条白练,缥缈东去。关中平原,大美平展,万千村镇,星罗棋布。巍嵬乾陵,宛若眼前,唯有西边的泔河如丝欲断,若隐若现,她和东边的磨石沟并列南下,蜿蜒十数里在夹咀沟交汇。亿万年的流水硬是将96.8平方公里的土地切割成内陆孤岛,这就是乾县峰阳乡。也是乾县最偏僻穷困的山乡。

五峰山,既是北纬34°东京°的坐标,更象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一座巨碑,在这块永恒的石碑上。记录着峰阳乡的兴衰荣辱,镌刻着峰阳人的风雨沧桑,苦难与辉煌。

就是这座五峰山,在峰阳境内衍生出三条大沟,九条小沟和五十多条支毛沟。就是这些深浅不一,奇形怪状的沟壑,造成了塬面支离破碎,交通不便。整体呈北高南低。阶梯式下滑,至中部又出现四岺(川子岺、油胡岺、豆村岺、乱塚岺)五坳(黄家坳、薛家坳、居村坳、刘家东西坳),属典型的旱塬丘陵沟壑区,在这些梁峁沟岸上,世代居住着52个自然村一万多人繁衍生息。

***

伴随着历史变迁,时代风云,峰阳的行政建制沿革颇为复杂。据乾县志书载。明清实行里、甲制,民国初延用清制,峰阳属“库狄里”。笔者以为峰阳;历代南北有别,统属库狄里这一称谓,尚需探讨:理由一:年,孔头村在老决地农田基建工地上,二队社员曾挖出一块大方砖,砖上用朱砂清楚的写着“为父买坟地一分三厘三,大清国辛尼里孔头村王益友”当时,这块方砖被村干部王崇民收藏,凡见过字迹的人都说孔头村在清朝属“辛尼里”无疑。理由二,民国初年,村中乡约王新镜每月要去沟西祝家堡里政处汇报村事并接受新的工作。这和乾县志47页:辛尼里,今阳峪祝家堡一带吻合。理由三,原沟圈乡下堡子王棟民国8年到9年,曾任过辛尼里里正。据此人证,物证,峰阳南片除薛家村均属辛尼里,符合历史事实。

民国24年()扯销里制,实行联、保、甲制,此后虽经几次变更,联改乡,五峰山前的四保、五保统属注泔联(乡)管辖。

四保(称沟圈)统12村堡(25甲,户):南夹咀,北夹咀,窦村,空头,宋村,吊庄,居村,东胡村,白草坡,刘家,西胡村,陈谈家。

五保(称峰阳)统11村堡(26甲,户):薛家村,川子村,吴家村,李家,杨家,云村,官庄,黄龙村,朱甲坪,山王村,九龙咀。

年,新中国成立后,废除民国的乡、保、甲制,全县组建为10区72乡。原四保改四乡(称沟圈乡)乡政府设宋村。年迁豆村。

原五保改五乡(称峰阳乡)乡政府设云村。

年乾县扯区并乡,四乡、五乡合并为峰阳乡,划归阳峪区领导。

年,乾、礼、永三县调整,礼泉县黄村划归乾县峰阳乡,陈谈家划归阳峪乡,九龙咀划归永寿县。

年,实行人民公社,政社合一,峰阳建成峰钢人民公社。政府设薛家村。

年,乾、礼、永三县扯销后,峰钢人民公社改名峰阳人民公社。下辖18个大队;夹咀、豆村、宋村、孔头、东胡、西胡、刘家、薛家、川子、黄村、吴家、李家、杨家、云村、官庄、山王、黄龙、朱甲坪。

年,体制改革,正社分设,峰阳公社改为峰阳乡,辖22个村民委员会。

年,2月19日,因薛家集市贸易繁荣,城镇建设好,乾县报咸阳市批准,扯峰阳乡建成峰阳镇至今。

峰阳历史悠久,境内文物遗存,前朝典故,可圈可点。

①(豆村石卧牛)在西堡子城外西北角。石体长1.3米,高0.8米,底坐长1.1米,宽0.55米,厚0.23米。石灰石质。卧姿,嘴带笼套,绳系于脖项,有套绳环于耳下,嘴微张,尾巴压在左腿下。石牛后半部左侧有蔓草花图案,前半部有阴刻字“永安四年四月初四”。这件精湛的石雕证明早在公元前三百年前,峰阳已有农耕为主的村落、人烟。

②(五峰山主峰石佛坐)当地人按形状叫“石炕”,长1.70米,宽1.00米,高0.90米,长方形,角棱齐正,三面有雕凿痕迹。经考证属南北朝遗迹。

③(宝泉寺石佛像三尊)在高山环抱的寺凹宝泉寺大殿有三尊石佛,其中最大的高1.95米,宽1.04米,厚0.70米,头戴帽,身披袈裟,袒胸,袈裟下摆百褶纹整齐逼真,另两尊形态各异,属隋代雕像,寺院东侧有清澈透底的宝泉,取之不竭。每年6月19日为拜佛朝圣之日,各地香客蜂拥而来,必带回宝泉水,饮其水可消暑祛病,延年益寿。

④(碧峰寺石佛像石经幢)位于吴家村学校西,石佛高1.85米,宽1.2米,厚0.60米,盘腿,右腿盘于左腿之上,左手前伸搭于左膝,右手残,双目平视,神态安详。石经幢高1.60米,宽0.40米,厚0.30米,盖和座丢失,上有阴刻楷书,字迹模糊。石佛和经幢均属隋代石雕。

⑤(石羊村华表石羊一对)传说此地有石羊寺,属唐朝石雕。华表高1.90米,直径0.60米,六面,上小下大,上有榫,下有二层底座,下层有图案,通体有字迹,风蚀雨淋,字迹已无法辨认。原寺门外有一对石羊,相向而栖,高0.95米,长1.00米,厚0.47米,神态温顺,现已被乾唐大观园收展。

⑥(豆村石虎)原蹲于豆村老池西路北,高1.00米,长0.70米,宽0.45米,蹲姿,双腿前竖,昂首,双目圆睁,口大张,为护村神虎。属唐代雕刻。

⑦(下居村庙殿大铁钟、老槐)小地名称“庙殿”属那朝的遗物,无从考证。大铁钟形似背笼状,高约1.20米,口直径0.90米,壁厚约6公分。钟口铸12片莲花瓣状钟耳,上有云纹,钟体有字,悬挂在庙殿的巨槐西股上。每逢雷电交作,天降冰雹,村民击钟,声震云天,十分灵验,是当地佑民消灾的震物。可惜此钟在大炼钢铁的年被砸毁。

⑧(孔头沟磨石矿·甘泉)磨石矿在孔头沟沟底,甘泉水在磨石矿北米。这两处稀有资源不但是人们生活的必需,而且和古秦甘泉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说古代北沟的泉水很旺,日夜向南流淌。秦始皇其所以建甘泉宫于沟东岸,其一是因沟底有源渊不断的甘泉水可供宫中享用。据文物专家对甘泉宫遗址考察,南孔头饲养室挖土,挖出垂直通向沟底的“井洞”和向南宫饮水用的“圆筒形瓦管”证明甘泉宫用水是从沟底的泉水汲取无疑。其二宫中和军队生活所需的面粉,必然要用沟底的磨子石,这一石,一水,独特的资源是大秦帝国必需开采的,有关磨石矿的开采,随无史料记载,但是沟崖上的石王爷庙窑壁画斑剥,证明了磨石矿的开采,年深久远。

⑨(乱塚岺遗骨·大刀)刘家村原九队居住的乱塚岺,传说是汉唐时代对匈奴作战的古战场之一,战后官方将战死的将士遗骨共埋一塚,故名乱塚岺。村民六十年代打窑庄时曾挖出一柄大刀,遗骨和大刀证明了马革裹尸无人问的惨烈。

⑩(黄村南咀两个方塚)塚体方方正正,边长约7米,高2.30米。上世纪八十年代曾被盗墓贼几次盗掘,村民在盗后的塚内拾取过陶罐、神龛样残片,不知是那朝的公侯,也许是被皇权贬官逝后掩埋于此,无法考证。

?(窦氏双列女)历代褒杨,声明久远。事发唐永泰年,只因朝纲不振,群兇草莽姿意抢劫烧杀。见窦家二女生绝奇颜,如春花初发,欲乱天常,遂驱迫追赶至村东南沟畔,姊妹宁死义不受其辱,吞声一跃投崖,一双白璧填沟,血染红石沟。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节烈行为,经唐京兆尹第五琦奏其行,诏旌门闾。明孝宗弘治八年下诏乾州东门外修“烈女祠”,春秋祭祀。事发地窦村早在唐朝建有“列姑庙”,至今祭祀多年,每年7月17日庙会。香火旺盛,人流如潮。

?孔头村中的“老槐”直径1.7米,形如巨伞,苍莽古幽。

?西胡村村南原古月庙院的“龙抓槐”,蔚秀奇美,堪为一景。

?薛家老城路东的清代民居,现保留的上房三间,五檩三椽,房顶砖雕雄鸡,室内屏风刻有花鸟人物,正厅悬挂“古道猶存”木匾。此大房是“当中族”清朝靠两条驴驮卖煤炭起家,进而耕读发家,属峰阳人靠劳动致富的典型。

***

峰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多西北风,夏秋多东南风,年平均降雨量.2毫米,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光照资源为(年总日照).9小时,太阳总辐射(年总量)为.6千卡/c㎡,>0℃的活动积温.4℃。年平均气温11.7℃,无霜期天。

峰阳平均海拔米。

峰阳土地总面积为13.29万亩。

①黄土类:9.7万亩占73%,其中:黄墡土7.7万亩,白墡土1.44万亩,游墡土亩,黄墡红胶料礓石土亩。

②竿晾啵亩,占1.3%。

③黑竿粒2.55万亩,占19.1%

④褐土类:亩,占6.7%

有效耕层在cm以上占48.64%,50—Cm占24.48%,小于50cm的占4.8%

峰阳地下水北多南少,多为黄土层覆盖层水和石灰岩裂隙水,孔头村居砂岩区,地下水资源极其贫乏。

(此文部分资料来源于乾县范紫东先生编写的乾县新志,文物①——⑥属原县志办主任薛光炜先生提供。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五峰山的记忆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王淼,乾县峰阳孔头人,退休干部,乾县老年书画楹联学会会员,编著《民间丧葬礼仪》一书,有多篇作品在咸阳日报等报刊发表。

往期作品回顾:(点击链接可以直接阅读)

磨石矿,被历史遗忘的风景/王淼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udidana.com/kddyf/81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苦地胆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