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锡亮:山西省侯马市人,年生于河南原阳县(主任医师,医院院长,山西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针灸讲师团教授,中华自然疗法世界总会顾问,中国澄江学派侯马针灸医学研究所所长,年与针灸教育家承淡安创建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实习研究班毕业,受到承师亲炙教诲,尽得真传,从医70余年,现如今仍在继承师志,弘扬澄江学派针灸医学,发扬灸法特色而做贡献)年8月山西省针灸学会授予谢锡亮“针灸泰斗”称号,谢老在中国艾灸疗法和传承上功勋卓著。
跟男人比美腿,女人真是完败。
更惨无人道的是,现在男生的腿,可不只是细那么简单
细就算了,还直
直就算了,还长
长就算了,还白
……
口说无凭,一大波腿图告诉你真相
女人大腿粗,说明胆经堵很多姐妹发现,自己明明不胖,上半身没2两肉,偏偏腰部以下就是惨不忍睹。为啥呢
主要是胆经堵啦!
女性多寒湿体质,湿为重浊有质之邪,在身体里易向下走,臀部又处人体躯干部最低位置,很容易出现寒湿停聚。另外,大腿主要是胆经积聚之地,女性多肝郁气滞,肝胆相照,就易造成胆经瘀堵寒湿形成粗腿。
所以刺激胆经把寒气灸散,把血气灸足,把瘀阻寒湿灸通,大腿自然就瘦了。
胆经一堵,真的全身都能堵小小的胆比起肝肾脾胃这些大佬,总是易被我们忽视。除非患了胆囊炎、胆结石这些病,很少会有人专门去调理它。然而你想不到的是,胆经一旦瘀堵,肝胆相照,肝的病必然丛生,且很多胃病的根源就是由胆导致的。
《黄帝内经》指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胆负责消化,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如果少阳经(包括胆经、三焦经)郁结住了,全身的气机都会不畅。如果能够疏通胆经,使一身气机活泼,常有“牵一经”而动全身的生动局面。
胆受伤,轻则炎症,重则癌症正常的胆汁,应该一部分化为清气上升,入胰跟胃帮助消化;还有一部分化为浊气下降入肠排泄掉。但如果胆受伤,气机乱了,胆汁就逆行了。凡浊气和逆行的胆汁经过处,一定会留下破坏的痕迹。
胆有问题表现
1、皮肤发黄,胆跟黄、苦都有关系,胆出问题易出现面容、手等皮肤发黄现象。
2、多发乳腺疾病、两肋闷痛、高血压。肝胆相照,胆经郁阻会影响肝经通畅,从而乳房疾病丛生,两肋闷胀;肝阳上亢,从而诱发高血压。
3、出现口干、口苦、口腔溃疡、烦躁失眠等症状。胆主苦,胆的浊气逆行到头面,会出现上火、头晕等症状。
4、肠胃病丛生:胆受伤后,胆汁逆行到了胃部,会造成胃壁灼伤,成慢性浅表性胃炎;严重点就是慢性糜烂性胃炎,再进一步就是溃疡。浊的胆汁上逆得厉害的,会流到食管,形成胆汁反流性食管炎。食管壁偏机械性,被灼得越来越薄的时候,就容易得食管癌。
5.、腿部外侧疼痛、肥胖:我们穿秋裤的裤腿外侧那条线,差不多就是胆经所过之处,胆经不通的人,大腿就容易出现这方面的问题。
6、眉毛、眼睛外侧长斑、长疙瘩、黑痣:对照经络此处正是胆经、三焦经所过之处,当这两经气血流动不畅时,微循环差,就会有东西沉积在此。
疏通胆经为何要艾灸疏通胆经,早上空闲时敲打就好,但如果只是简单敲,人在冷的时候,血液循环会变差,尤其是胆经主要循行的大腿,很多人都有上热下寒症状,腿常年温度较低,这时候敲胆经的作用就难以显示出来,所以借助艾灸来温通气血,效果会更好。
现代人久坐久卧造成血瘀,皆会影响胆经畅行,要疏通胆经,必然是要血畅行。血遇热则行,艾灸的热性和药性,对疏通经络有很大帮助。
胆经五穴治百病1、风池穴:可防治由风邪引起的众多疾病,如感冒头痛、小儿抽动症、帕金森症等。
2、肩井穴:对肩颈痛、偏头痛、胃脘痛、乳房疼痛有即时缓解
之效。
3、环跳穴:慢性的腰腿痛,肩背痛,艾灸几天就能减轻。胆结石,膀胱结石,常艾灸还可预防。
4、中渎穴:是治疗胆结石、胆囊炎及胆绞痛的要穴。
5、阳陵泉:善治胆囊之病,对嘴苦之症有特效;还能和肝脾,最善舒肝解郁
注意:有些人刚刚艾灸胆经的时候,可能有头痛头晕的情况发生,这是因为胆经浊气外排通道不顺,上逆冲头导致的。这时灸下阳陵泉,就能很好的疏导,解决浊气上扰的问题。
哪些人要慎灸胆经?胆经气机不畅、平素阳虚的人可以灸胆经。
但是刺激胆经是把人体的气机往外发散、往上升发的。对于阴血亏虚的病人,尤其是已经出现了虚火上升的症状如头晕恶心、乏困无力、烦躁失眠以及牙痛的时候,刺激胆经反而会加重病情。
另外,孕妇绝对不能敲,老人敲胆经不要敲得太多,因为血升得太快人体的调节也会快,这样比较不舒服。
胆经一通,疑病去无踪在临床上,常常见到很多奇怪的病,症状繁杂多变,西医往往对此束手无策。这些病症,被称为“疑病”。
中医认为,这些难症,多数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当以郁为思考的切入点,尤其是肝郁。那么肝气郁结在哪里呢,其实就在胆经,因为胆经本就是少血多气的经络。所以,如果胆经堵塞,就会加剧肝气郁结,进而出现各种怪病——
肝气一郁,即克脾土,就会腹痛、腹胀、腹泻,
克于胃,就会气逆作呕,两胁痛胀;
上冲于心,就会心烦悸动;
反侮于肺,就会呛咳不已;
下夺于肾,就会视物模糊、耳鸣。
此外,气郁还易化火、动风,表现为眩、晕、麻、痉、颤、类中风。气滞时间长了,还会脉络瘀阻,气不布津,会聚液成痰,痰随气上下,无处不到,既可内及脏腑,亦可外流骨节经络,表现出不同的脏腑经络病变,使临床疑似症状百出,复杂难辨。
所以,看到这里明白了吗?当身体出现怪病,怎么调理都没有效果时,不妨从胆经入手,实现“大道至简”的目的。
灸友案例分享
曾经有一位灸友每到深夜就恶心干呕,多方治疗无效。咨询老师后,认为她是胆经堵塞,致使木郁克土、升降失常、胃气上逆所致,建议她每天艾灸胆经,再加上膻中和太冲,以解郁、和胆、疏肝。这位灸友坚持1个月后,就不再犯了。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就抓住了“深夜”这个时间点,借助经气运行的规律,发现是胆经当值时出现的问题,故而疏通胆经必有疗效。
长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udidana.com/kddyf/4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