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苦地胆 > 苦地胆用法 > 正文 > 正文

冯原镇徐卓村好运古建澄城村落记忆7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7/2 17:52:11
[url=https://m-mip.39.net/nk/mipso_5824577.html]辽宁白癜风医院[/url]

我的家乡徐卓村

陈万明

冯原街的南紧邻,住的都是徐卓人。隶属陕西澄城县,紧挨黄龙的地面。徐姓居住曾在先,村名由此传千年。史记县志没记载,根据来自老人言。方圆不过五里地,四个村庄蓬勃起。从西向东村名说,他们都属于徐卓。西庄子、最西边,紧过来是腰槐院。

腰槐院的紧南边,一圈砖窑成槐院。

形成一个小堡城,南城人住城里边。

再往东走叫东村,村大人多巷子深。

最初村形丅字状,都是砖窑很象样。

东西对面主村庄,北边朝南一条巷。

四村合称叫徐卓,东村住的人最多。

土墙门楼和砖窑,冬暖夏凉住人嘹。

村子又叫老槐院,不少槐树过百年。

乡村院落虽古老,村风民俗却很好。

勤劳善良老邻居,互帮互助好品质。

坚韧可靠的性格,纯朴慷慨的美德。

积善积德是祖传,淳朴村风数百年。

根植人心的精魂,传承代代徐卓人。

西庄南城腰槐院,传姓人家占多半。

东村姓李和姓陈,李姓多于陈姓人。

东村往西腰槐院,中间修着一庙院。

庙院砖窑有多孔,三尊神像占三孔。

戏楼建在窑对面,坐南朝北很好看。

每年农历三月三,村民进庙祭神仙。

庙院后来改扩建,培基小学把此占。

戏楼拆除神像搬,遗址早不是当年。

公元一九五八年,冯原中学搬此间。

中学办了十几年,如今撤了地方闲。

徐卓紧北是冯原,冯原以北黄龙山。

县北著名壶梯山,就在我们村北边。

村西靠的是严卓,村南长宁紧连着。东邻上下杨家洼,四邻村民都不差。我们徐卓地平坦,人称天心和地胆。撤乡并镇一三年,徐卓开始并冯原。徐卓村名不再有,称呼由村变为组。作为几个自然村,徐卓永存我们心!一我本姓陈住东村,东村印象我最深。我虽离村四十年,旧村容貌能记全。北头家庙纳门厦,多家门楼常去耍。村南外有土地庙,庙门面对南北道。南北道南砖洞口,洞洞外面东西路。破除四旧那几年,古庙洞洞全拆完。洞洞东边是高埝,挖的土窑把草圈。高埝平整做场院,打麦晒粮在此间。当年用的碾麦场,早已有窑圈院墙。村道东的窑背后,打麦场院一长溜。北边朝南下地窑,磨房粉房官用窑。窑东一排拴马桩,扠把扫帚放场房。往北柿子树一排,顺路往前冯原宅。村子南头一涝池,天下大雨把水蓄。池水村民担回家,洗衣喂牛喂猪娃。涝池又叫饮牛池,牲口池边把水吸。我们小时进池塘,洗澡戏水尽疯狂。农妇闲时到涝池,棒槌捶衣手抡起。涝池周边树栽满,远观村容美丽显。夏季人坐涝池边,洗脚乘凉谝闲传。如今涝池都不见,早已扩村修路占。村南村北村中间,三口水井水真甜。徐卓四个自然村,都有水井保人饮。各个水井都很浅,搅水一人就刚谄。村里挨家老户主,至今我仍能记住。小时我们的玩伴,人名能连一长串。王俊章俊李高林,忠录坤录刘成群。朱成王锁和顺成,树仁难民李虎成。曹俊文俊陈俊成,志强贵海和发平。树堂建华和文财,石录邦贵和育海。玩的方式不太多,想起心里特快乐。拽钱打牌镗铁环,划拳跳绳扳麻钱。翻绞绞、踢毽子,栽方猜迷跳棋子。下课放学星期天,门前场院尽撒欢。虽然玩法很简单,童年快乐每一天。全村地名不曾忘,东坡东洼高埝上。南斜南埝四家沟,场沿底下村后头。徐卓东村我的根,记的原貌刻在心!二公社成立五八年,我上小学把书念。虽然年龄并不大,好多事情能记下。大跃进、总路线,男女老少齐参战。大干快上生产抓,大炼钢铁把风刮。刮起一股浮夸风,产量翻番放卫星。公社大队和小队,三级组织队委会。徐卓大队刚成立,三谋我伯任书记。徐卓五个生产队,干活以队为单位。队队都把食堂建,一队一个锅吃饭。一天三响把活干,几乎难以吃饱饭。待到一九六零年,自然灾害降人间。农村人、罪受扎,缺吃少穿没办法。我们从小把活干,推磨割草垫猪圈。冬穿棉衣没衬衫,手冰烂、脚冻干。上课跺脚取暖暖,老师无奈不言传。志强提的铁火盆,至今印象仍很深。冬日寒风呼啸吹,农民出工难早回,建水库、挖水渠,离家再远都得去。一年四季在田间,受苦受累为吃穿。春种秋收轮回转,一年四季有活干。自己织布把衣缝,老娘辛苦手不停。自己纳的粗布鞋,鞋穿烂了补起来。庄稼户的苦和难,三天两夜说不完。缺吃少穿家常事,人老几辈都熬煎。缺油少盐没辣子,想借邻家没有的。青黄不接人更难,吃糠咽菜把肚填。男女老少都下田,一年到头不分钱。挨过饿、忍过饥,想起眼泪就忽闪。困难时期的艰难,烙印深深留心间。......改革开放春风吹,分田到户心里美。从此农村面貌变,新的农村开始建。先是有了吃和穿,不再忍饥和穷酸。早已不穿粗布衫,皮鞋成衣很普遍。奋发图强埋头干,几年农村面貌变。青年出门去打工,挣的工钱寄家中。不少农田变果园,苹果卖了就是钱。砖掛窑面楼板房,一家还比一家强。家家户户门楼建,土墙很少能看见。很少见到自行车,不是电动就摩托。三轮四轮很普遍,小车开进农家院。家家户户是电灯,水泥路已村村通。手机电脑电视机,家家户户都有哩。过去用的水井填,机井已经用多年。家家都用自来水,农民生活同样美。农机耕种已普遍,现在农民少流汗。当年中学门外边,已经修建成公园,村民闲暇到此间,唱戏跳舞乐无边。如今农民日子甜,天天吃的象过年。美丽乡村在徐卓,生活家乡真不错。看到如今的徐卓,心中充满喜和乐!三徐卓农副产业多,风俗习惯很不错。村民以农为主业,以副养农样样多。养猪养鸡不用讲,冯原各村也都养。徐卓邢家老铁匠,名扬壶山西北乡,做的镶铣打的镰,一件能用好多年。著名木匠赵金柱,做的风箱进万户。还有木匠任振发,活路做的也不差。最著名的西庄人,种植红薯引进人。老人尊名传生桂,秧苗栽种都教会。全村人都照着做,老人功德成传说!粉面粉条红薯做,澄县最早自徐卓。红薯粉条和粉面,我父做的人称赞。冯原地区栽苹果,最早也是我徐卓。冯原近邻四个县,物资交流很方便。十月古会在冯原,连过就是十来天。徐卓大多人参与,好多行当都交易。倒卖粮食和猪羊,搭棚卖饭挣大洋。卖的油糕和油条,徐卓手艺就是嘹。挂的挂面都晒干,白面里面把盐掺。冯原十天三次会,买的卖的都来兑。思想活泛徐卓人,挣钱门路自己寻。西安进货冯原卖,量大利薄卖的快。自己地里种的菜,担到街上也去卖。我一弟妹开饭馆,卖的踅面吃着馅。有的经营大机械,承揽工程常在外。澄冯公路穿过村,进销方便称人心。磨豆腐、卖缙糕,经办砖窑把砖销。西庄魏林卖菜籽,摊子摆到县城里。总之挣钱门路多,行行收入都不错。流传多年的习惯,约定俗成照着办。徐卓人的讲究多,给你先从过年说。每年除夕那一天,心怀敬意祭祖先。带上香腊和纸钱,跪拜祖陵祭先贤。春节大年第一天,欢乐气氛罩家园。自己先人牌子前,酒菜杂果摆放全。先烧香、后跪拜,行礼结束去门外。同姓族人聚一摊,走家串户去拜年。见了长辈行大礼,嘘寒问暖话拉起。随后集体进家庙,面对画轴把香烧。这样一起年拜完,分别回家吃早饭。大年初一吃饺子,好像全国都统一。蒸的花馍讲究多,祭祀贡贡摆上桌。走亲访友包包馍,自吃馄饨馍不错。平时吃的是蒸馍,自擀面条压饸饹。包饺子、蒸麦饭、打搅团、蒸芝卷,油泼辣子灒甜团。正月十五捏鸡鸡,啦麦煮馍经常吃。端午粽子腊八面,生日蛋糕己普遍。八月十五中秋节,南瓜月饼算吃货。晚上院子月饼献,对月好言表祝愿。红白喜事样样多,让我给你一一说。早饭吃的麦子泡,冯原地区首创造。外人说是辣子汤,我们觉得吃着香。十三花、十碗饭,正席经常花样变。如今大多三八席,酒肉菜果都上齐。十人围着一圆桌,酒满饭足尽吃喝。大小事情人很多,远亲近邻都来咧。客人来带的礼钱,根据关系把钱穿。白事大多叫龟兹,唢呐一起轰场子。老人去世过三年,样样多的记不全。清明冬至祭祖先,去到陵地送紙钱。农历十月一那天,陵地去送棉衣穿。徐卓人的礼性多,十里八乡都数着。生我养我的徐卓,中国普通一村落。崇尚教育把学考,村里文盲都很少。只要孩子把书念,吃糠咽菜都情愿。只要娃能上大学,再苦再累也不说。土布鞋、土布衫,自织自缝自己穿。打土墙、抹泥基,垒墙用的是胡基。只要愿学肯出力,学上几天就出师。村民聊天谝闲传,老少常围一圈圈。吃饭常把邻里夸,顿面麻食丟疙瘩。最大缺憾有一件,古迹文物难找见。古迹基本毁与遗,老先人踪迹已难觅!四

徐卓村的能人多,让我给你一一说。

徐卓大队于冯原,曾经辉煌好多年。

几任书记带了头,奋斗历程心中留。

平整土地修水渠,徐卓村人最积极。

科学种田搞育种,徐卓村人很主动。

大面积种试验田,徐卓人一直走在前。

一平四端五配套,方田建设呱呱叫。

徐卓首任党书记,伯父三谋有名气。

公社委员任多年,开会常坐在台前。

共产主义心最专,集体道路想走宽。

一心跟着共产党,其它啥都不乱想。

青年书记张有彦,任前一直是团干。

思想解放信科学,科学种田好事做。

玉米育种他推广,种植新品他提倡。

大队搞起苹果园,最早苹果栽农田。

三任书记王绪平,话不太多人能行。

文化革命分派别,弄得村里心不宁。

他当书记刚履新,全队上下聚人心。

邻与邻、村与村,大队干群成一心。

邻里关系很和顺,徐卓村成一股劲。

徐卓机井第一眼,他下决心冒风险。

西庄队长苟苟叔,大胆跟进带了头。

我进大队把书教,全都是他把心操。

英年早逝太可惜,徐卓村人记心里。

后来几任村书记,功绩详情不曾记。

李升堂、老书记,正坤哥应为后续。

书俊忠坤和文建,树海都曾书记干。

后来集体成单干,自己的事自己办。

还有王宝李文彦,徐卓俊杰人称赞。

赤脚医生两个人,巧花还有传法林。

背着药箱四村转,中医西医都会看。

谁家媳妇生小孩,巧花及时到家来。

方便村民把病看,只收药钱不管饭。

上场天祥老艺人,文化造诣还算深。

南城艺人丑娃叔,冯原地区算名流。

教师画家陈树坤,画啥象啥很逼真。

农民厨师根定叔,做的酒席是一流。

保民天柱对罢爷,他们农技把尖拔。

秃娃录堂书信哥,耐心教我农技学。

贵成囊囊和建未,忠忠我们在四队。

准定五午录定叔,他们美名村中留。

堂哥树荣当队长,干了多年美名享。

天贵天成和英保,他们弟兄人很好。

苟胡叔是泥水匠,邻居需要紧忙张。

来印树民本一家,几辈好人村人夸。

土地改革公社前,农村成分都划完,

定的地主和富农,其实都是人能行。

虽然家境较富足,村人都知是正途。

他们只所能富裕,全凭勤劳和手艺。

大多务农好把式,精打细算过日子。

有的打铁挣了钱,置办家产和田园。

人品德行都很好,坏事恶事从不搞。

他们经济冒了尖,戴上帽子有点冤。

徐卓人称才子窝,工作分布在全国。

奉献智慧和力量,祖国建设重任扛。

出类拔萃人众多,我今给你一一列。

最著名的李景荫,徐卓腰槐院村人。

早年大学毕了业,留在北京勤工作。

北京大学原教授,离休待遇他享受。

教书育人功勋建,著书立说人称赞。

我曾北京去拜见,他说常把村思念。

我的干爸李啟堂,早已澄城美名扬。

离休干部的身份,为党为民献终身。

我六达叫陈振民,革命道路自己寻。

兵役局里当军官,盒子枪在腰间拴。

一生清白并清亷,大荔白水好名传。

李顺合、大学念,支援西藏几多年。

长期工作在澄县,公路战线做奉献。

腰槐院的李培光,他的学识响当当。

县委党校任校长,澄县名声叫得响。

李济民家在东村,工作一直很认真。

陕北银行干多年,勤奋好学并清亷。

我们本家朱锁哥,工作固定从没挪。

邮局邮政干一生,勤勤恳恳好名声。

李书俊是一文人,自学成才获文聘。

大学学历当诗人,澄城诗协也负责。

原来单位任书记,为人谦和受人敬。

传忠武是检察官,检察院把重任担。

赵建文在电力局,早年组织把他提。

澄县渭南和合阳,多年一直局长当。

延大毕业李高林,终生教书和育人。

澄中多年副校长,教育战线名声响。

书俊忠武赵建文,还有校长李高林,

他们都在县工作,政绩为人都不错。

各自单位当领导,群众拥护名声好。

曹俊志强和虎成,在外工作事干成。

拥军爱民模范村,徐卓好多是军人。

对堂邦成传贺林,朱成贵海徐卓人。

参军入伍保国防,先后立功受表扬。

后来转业到地方,军人作风大发扬。

工农兵的大学生,徐卓后起的精英。

上的大学学地质,毕业留校去教书。

后任大学副校长,高级教授津贴享。

六本专著已成书,地质学家有名气。

世界著名的学者,老家就在我徐卓。

他的名讳马宏文,冯原徐卓西庄人。

李大明、李小明,兄弟俩个都能行。大明大学学上毕,当了飞机设计师,小明师范毕了业,初中教学不曾歇。金海仓海两弟兄,先后都是大学生,金海渭南当法官,仓海硕士搞软件。李百海是研究生,没毕业就被看中,清华大学牌子硬,法国空客把他用。多年国内任高管,未来前程很高远。海民毕业留西安,省电公司重任担。侄女文文上大学,西安人保经理做。麦合付春李忠孝,我们小学任过教。坤堂李俊也教书,教书育人把力出。共同教书四五年,冯原公社名排前。优秀学生人众多,各人表现都不错。好多单位是核心,领导重任担在身。加林小海弟兄俩,小时学习响当当。后来加林当老板,小海省上把人管。崇玲县上公务员,老干书记当多年。李会玲、经济师,任职陕钢办公室。李小英、当老师,中心小学里教书。秀叶事干在县城,单位评价人能行。升文河南搞收藏,务弄古董挣钱忙。西庄建成在农村,改天换地献青春。忠孝多次评先进,国土所里把职任。登科企业当干部,退休干起自己事。开起公司老板当,干在渭南离家乡。贵文干的事业多,盐业煤矿都干过。人已退休仍不闲,任职街道调解员。还有几个是教授,晓燕秀云特优秀。晓燕省校教马列,秀云北大带博士。不少学生也务农,他们都是知识型。去年贵文和登科,组织聚会欢乐多。徐卓小学原师生,聚在一起叙旧情。师生情过四十年,此举已成佳话传。尊师重教在徐卓,已成风气人人做。先哲前贤人很多,好多我都没记着。人杰地灵我徐卓,家乡辈辈人才多。徐卓往后几辈人,大学生就不用寻。大学学历布满村,家家户户都有人。英才辈出徐卓村,徐卓后继有来人!谁人不说家乡好,千古名言把情表。年老退休无所求,家乡时常绕心头。徐卓大队革委会,曾当三年副主任。家乡人的情和义,终生难忘心中记。虽然时间在流逝,心中印记仍清晰。对于故乡的眷恋,想起夜晚难入眠。乡音乡情永怀念,乡愁情怀剪不断。人说落叶要归根,死也要回徐卓村!起心动念写家乡,真情饱满在胸膛。今次用笔忆家乡,了却心中愿一桩!

徐卓是我幼时的摇篮!徐卓是养育我的地方!徐卓也是教会我如何做人的地方!徐卓还是埋葬我几辈先人的地方!徐卓永远是我的精神家园!徐卓我深深地为之牵魂!

我永远爱徐卓———我的家乡!

我爱家乡的人,我爱家乡的好风光!

我为家乡祁祷———愿故乡愈来愈好!

澄城村落记忆有奖图文征集活动,是由中共澄城县委宣传部主办,县志办、澄城县好运古建文化产业园承办,遇见澄城微传媒协办的,旨在挖掘澄城村落文化、推动澄城乡村振兴的大型文化活动,立志为澄城村落全面“画像立传”。爱家乡,请留下它的名讳、记录它的传奇!如果您恰巧有热爱、有资料、有兴趣,不妨赶快投稿,不要让自己的村庄在最后一次澄城村落“大合影”中缺席!投稿邮箱:yujianchengcheng

.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udidana.com/kddyf/37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苦地胆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