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湾梦谷
吕敏讷
缠山绕水,一路疾驰且徐行,人渐近自然,渐近空阔静寂。到达山湾梦谷时,正逢山间细雨。细雨住在那里时日久了,年岁已老,面目从容。我们好似稀客,借着一些镶嵌的石板木板,将自己一层一层托往高处去。到达至高处,眼前豁然。高处平且宽阔,一山独立,始知此山乃孤绝之地,孤绝之地却并不孤单,它也并非至高的山。四处望,前面是山,后面是山,左边是山,右边是山,周围犹有更高的山团团环绕。山外有山,山将山层层包裹。起初以为最高的山,却深陷群山之中,一时想起那句俗语,这山望着那山高。山的高度往往在心中而非眼中,如何看待山与山的关系?此山彼山背靠背,则两山互为靠背,你称我为山背,我称你为山背;此山彼山面对面,则两山互为对面,给对方的是臂弯。如何理解,还真是有意趣。喜欢就长久对视,相看两不厌;不喜欢就互相倚靠,背对背拥抱。山山耸立,互斥共存。自然之力便是自然之理。四围皆山,而此处,只是其中一个山湾而已。路如玉带,任性随心,在山湾里缠来缠去。田块无规无则,任意摆放,白地膜一行一行,顺着山势,在地上列队演练横竖撇捺,有章法也无章法。有花瓣落在上面,湿漉漉,纷纷攘攘散乱一层。有绿色菜蔬占满的地块,也有被埋进种子后刨成的密密麻麻的图案点缀的地块。地埂边,香椿树的红芽儿,脆嫩鲜亮。更高处,避风向阳,一些房舍,一律土黄的墙面。窗户敞着,像空阔的眼睛张着,看护着田园。不见田间有人耕作,路上亦碰不到行人。心中恍惚,感觉到了一个世外之地。人在山道上盘桓,在清凉里穿行,周遭无声,人声便最喧嚷。人声惊扰了雨,雨抽身离开,只在梨花瓣上垂着几滴。人声惊扰了雾,雾就逃到山尖上,浮在树梢上,卧在屋顶上,藏得到处都是。雾越躲越远,在它们觉得安全的位置打量人群,斜着身子,歪着头或变幻体形。山光暗淡,山形有显露也有隐藏,更加无法辨识其高其阔,氤氲里只觉人在雾雨婆娑里漫游,周身田块间、树林中,无穷生命气息浩荡而来,喷薄而来。闭目,放空内心,贪婪吐纳,有山林野气,有花味草味、菜蔬味,心生欢喜。不禁艳羡此间之人,可以呼云唤月,沐林间雨露,与草木清风为邻为友为伴为知己,可以听泉可以问月可以闲饮茶可以独钓雪,可以对影成三人。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一时天地之间,万物静穆,不知何年何月何时何地,亦不知一片竹林里住着湘妃住着七贤,竹是魏晋竹还是北宋竹。是在胸之竹还是苏子屋侧之竹,它属于食可无肉、居必有竹的子瞻,还是,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的半山。一树桃花,左右无伴,独自站在崖畔,三五枝干,一些花并不繁盛,从灼灼夭夭,一直开到人面不知何处去。想起那位资质甚美,孤寂寡合的名叫崔护的少年,一年年清明日,一个个城南郊外,一处处花木葱翠却寂若无人的庭院。一年一年、一个又一个崔护在那里叩门良久,门缝中的少女若隐若现,一棵棵盛开着桃花的小树,娇媚之姿绰约之态,始,四目相视,终以目相送。尔后一切交给时间。山间树木繁盛。田园间矮矮的桃树梨树苹果树,随意栽植,枝叶蓬勃,一片憨态,令人喜爱。坡上杨柳松柏,肆意生长,树冠或如伞盖欲遮天蔽日,或似塔尖直指苍穹,它们是山中的盛年树,支撑着山的形体。也有盘曲嶙峋如瘦骨的,是树中的长辈,树龄最高,说是核桃树,独有刺破青天的苍劲之感。最顽皮活泼的莫过于屋侧的梨花桃花,你踩着台阶上了木楼,靠着玻璃窗,倚着一方木几坐定,花树便把它白噗噗粉嘟嘟的手臂伸过来,搭在窗外,隔着窗和你逗趣。可能不同的窗前,有不同的花枝,不同的花枝经由一堵堵矮土墙伸到木楼上来。春色扎根泥土却一直向上舒展,爬上木楼,来到每一间屋子。屋子里没有主人,小木楼是专为远道而来的人准备的。那些屋子,都有一个别致的名字:陶梦源,飞梦阁,逸梦轩,鸿梦宅,清梦屋,圆梦庭……每个屋子都有梦。这里的民宿好在融合自然和世俗生活,有田园有庄稼有菜蔬有桃有梨有雾有云有我。你春天来,你的房间住满细雨花枝;你夏天来,你的房间溢满清风鸟语;秋天你来,霜枫松涛此起彼伏;冬天你来,应是万籁息声,适合听听自己。春夏秋冬,此间都是一派自然天真,想来应是别具风情。上楼下楼,进门出门,仿佛追逐,又仿佛失去。索性在圆几旁的木椅上,且坐坐。远山在远处分布,雾已退去,雨也消散,山风晃动,花叶葱茏,一切熙攘隐去,只觉满眼是春,春风浩荡,春意盎然。一时神思凝滞,竟无需一字。离开时,回头再看一眼路口木门上方的匾额:山湾梦谷。弄清了这个名字的来由,起先,几乎与世隔绝的高山之上有两个村落,一曰山背,一曰罗湾。山高路险,生存维艰,人们整体搬离后,两村合而为一各取一字,便有此新名。村庄和名字一同归还自然,归于绿水青山。筑路修葺遂有今日之山湾梦谷。天下大山何其多,天下村落何其多,此地独以山湾为名,一山一湾,山山湾湾,无穷无尽。山湾,在陇之南,藏深山。先前属化马乡,山下有巨石名曰“化马神石”。后易其名为两河口镇。两河交汇,一个山湾。两河,白龙江一也,岷江一也。豆花饭香
刘满园
用温水泡好大豆,在手推小石磨上磨成豆浆,拿过滤网过滤后,放进锅里,烧开,煮沸,将酸菜水徐徐滴入煮沸的豆浆里,让其沉淀、澄清,过一会儿,浆汁会凝聚漂浮起来,变成一团团白花花的豆花。这个行为过程,武都洛塘一带人叫点清,点清后的豆花和汤水做成的饭食,就是点清饭,也叫豆花饭。点清这个意思,鲜为人知,不过这样的方言土语,往往是打开地方风土人情的钥匙,也是亲不亲故乡人交流交心的密码。出门在外的武都洛塘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点清饭”三字,一准是洛塘老乡,绝不会认错。陇南更多地方也做古老淳朴的点清饭,比如康县阳坝、文县碧口,只是他们做出来直接叫豆花饭,不说点清饭。最近读汪曾祺的散文集子《西山客话》,其中写家常饭菜的几篇文字,精美无比。汪先生品味过的四川豆花,跟陇南的做法吃法十分相似。陇南跟四川毗邻相居,我们紧靠四川青川,我们的水土不经过任何曲折,便顺顺畅畅直接流入了嘉陵江,汇入了滚滚长江。想吃正宗的酸菜水点清豆花饭,除了用石磨磨浆外,不能用卤水或其他化学物质做凝固剂点清,得用新鲜的酸菜水。再就是,大豆也得新鲜,陈旧了,味道赶不上。还有,须用干净、环保、丝毫无污染的酸性水。同时要木柴火烧浆做饭,煤、电火力太猛,味道会陡然大变。这些条件同时具备做成的豆花,才是真正的绿色食品,鲜嫩质朴。家乡人趁着改革春风,走出大山,打工挣钱。他们奔向大江南北,有了离开家乡的经历,才慢慢想起家乡的味道。好多人心里向往的、日夜挂念的,竟然是酸菜点清豆花饭。吃这一嘴豆花饭,已经成为人们热爱家乡的一种情怀。上世纪90年代末,我和家人曾在武都城里开过豆花面馆,卖的就是原汁原味的酸菜水点清豆花饭。开了几年店,结识了许多热爱家乡、回望家乡的人。这些食客,有武都洛塘的、康县阳坝的,也有文县碧口一带的,都是豆花饭的家乡人,或者是曾在豆花饭的故乡工作生活过的人,都是跟豆花饭有缘的人。如今他们来找寻的,正是当年的那个滋味,那种感觉。走进新时代,陇南更多曾经像洛塘一样偏远的农村,也通上了高速路,用上了互联网,开上了小汽车,人们已然有了满满的获得感,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他们当下追求的是生活的质量和品位,吃可口的农家菜,闻绿色的五谷香,特别要吃得出地域风情和文化意味。年年回家乡过年,我看到家家门前的手推磨重新开始了转动,家乡人已经脚踏实地走进了天然环保,爱上了绿水青山。家乡的秋里,大豆和荞麦成熟的季节,收回颗粒饱满的大豆,一粒粒用手剥去豆壳,在小石磨上磨成豆浆。同时,用荞麦地里的老菜煮好酸菜滤出酸水,点清成豆花,我沉浸在鲜活的家乡味道里。香泉书幽
三 道
香泉映月,两当八景之一。香泉村,因香泉得名。香泉村位于城西北偏西。沿公路西侧,临街多二层现浇楼,偶尔有三层以上者。村庄主要建筑,多独门小院,自由修建,屋檐相接,井然有序。时五月下旬,草木繁茂,花香飘逸,凡两当丘陵,翠林修竹,碧水清流,皆昂扬勃发,焕然一新。至于文友六十余人,相约两当,重走先烈道路,传承革命精神,恰乡村振兴开局之年,小城无处不生机,所谓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属予作文以记之”。清晨,早起,独一人,随意游走。北行近百米,有十字路口,稍停,向西,又百米,突见香泉村。越十步,复转身,步入香泉小巷。巷道宽七八米,两边车道,中间一砖砌屏风,屏风左下角台阶状,四个砂砾石手磨,从上至下,盛雨水流入底角之水槽。当中,八角形花格窗,旁边隶书“香泉映月”。我所以转身,为此四字所引吧。先前略知典故,未有更多了解。想必定有一泉水,居住斑斑驳驳的村庄之中,每逢月明星稀,光影照人,月亮落进水中,人与月在水中会晤,互诉内心烦恼和喜悦,或者一句话也不用说,月知人心,人识月容,相藉久好,怡然自得。屏风后,见百米水渠,宽不足米,从东向西延伸。渠底硬化,渠两边鹅卵石相砌,高不足三十公分。渠中流水,水不足笔杆粗,散开的流程,薄薄地均匀地铺在渠道上,似铺了张流动的波纹纸,那是我见过的最薄的水,最透明的水。水渠置景,渠中间人物雕像。其后,拱桥,平板桥,水车,全小巧玲珑。渠端铜钱模型,渠北岸雕像,一妇女临水半蹲濯衣,旁边一妇女直立,左手抱洗衣盆,内置衣物,右手提木桶,打水用。初以为,此即香泉,非泉,乃水也。如此,映月可矣。进入数十步,远远看见,一长廊,大红柱子,雕梁画栋。东口有一白色大理石,高约两米,醒目而书“香泉”。细详之,西端墙壁靠下凸起二龙头,口中有杯子粗的水流,鱼贯而出。流水之下,有长五六米、宽一米五左右的水池。我到达之前,有一少妇,早在水池边洗衣服。我怀疑是自来水所建的人造景,问之。妇女说,山泉水。走出老远,回首,才见西北两匹墙上,皆有浮雕,北墙还有一段文字,应当是介绍“香泉映月”的吧,可惜一远,看不仔细。既然为山泉,并有字作证,定然是真正的香泉。泉上建亭,覆盖所有的泉水,映月自然不可能了。唯独旁逸流出的支流,进入露天的水渠,铺叙过往的故事。巷道不长,就一百多米。我从北边进去,绕过水渠,从南边的道路出来,慢慢行走,十多分钟。路途上不遇一人,两边屋舍,也悄然无声,静静地,有一束炊烟,绕过屋顶,慢慢融入天空的云朵。或曰,香泉闻名,得缘于香泉寺。寺无论何时所建,必有年代,何谓久远?水则不然,与天地同步,有天有地即有水,水的年龄,固然比寺长久。香泉寺应在附近。一丝水,滋养草木鱼虫,且留映月佳话,存善念而仁心,所谓泽厚,厚德载物者也。色彩小城
唐秀宁
去两当县的显龙镇,我们赶上七月的好时节,大片的柴胡刚进入盛花期,没见过的人远远看去会以为是三月的油菜花开在另一个季节。我就是没见过柴胡开花的这个人。乍见盛夏的阳光下金灿灿的花海,实在是惊奇不已。原来,柴胡是在夏季里开花的啊!原来,柴胡开了花也是蛮能和这季节的阳光相匹配的呢!阳光是金色的,花儿也是金色的。蜜蜂出入花丛,薄翼被阳光和花色浸染,一身金黄飞来飞去,是生了翅膀的柴胡花。较之于春风澹荡里的姹紫嫣红,柴胡花儿在骄阳下的这份明媚鲜艳更为难得。还有它的花香,携一丝药味儿,飘一点点蜜味儿,都是能渗进人心里去的味道。像爱,容不得你拒绝,你也不舍得拒绝。就这么站在我以前从未见过的花儿面前,被它的美色和花香吸引,有种轻盈明亮的什么东西从心底升腾而起。我家乡的山歌这样唱:柴胡开花两面黄,一面姐来一面郎……说的是柴胡花这青春的颜色,它的光芒由激情四射的红色和生机勃发的绿色混合而成,那么当黄颜色汇聚成海,甜蜜的馨香、迷人的光晕荡漾开来,爱情随之附着其上。两面黄是说柴胡花儿的密集,据说在伞形的柴胡花枝上,一枝极细的分枝最多可以开二十几朵花。那几乎可以说是一个花球了,又岂止是两面黄,它是明亮亮的一团黄。这让我惊奇又迷醉的柴胡花儿,它密匝匝绽放在通往显龙镇的一条公路的下方,平整的田块外围,是一片葱茏的林木,像绿色的防护墙。有了它,人站在公路上往下看柴胡黄色的花海,才不至于因为眩晕而跌落花丛。一片紫色!一大片紫色!一整个山坡的紫色!成熟又冷静,浪漫而神秘。显龙镇的夏天,就在这一片紫色的花海中显出凉意来。关于昆虫们的童话全部藏在山坡上这些像铃铛,像包袱,还像帽子样的花朵里,小粉蝶轻轻去摇一摇桔梗的铃铛,那些紫色的花儿们立即在山坡上弹奏一曲《夏天的秘密》。谁没有过关于盛夏的美好记忆?谁又不曾在夏季里做过浪漫的美梦!那些年少时单纯因为色彩而喜欢过的夏天,那些摘了桔梗花儿缀满发辫也不害羞的岁月,就在一瞬间全然回到眼前。初至显龙镇,在对比强烈的两种颜色的花海中,我仿佛重新捡拾回来一段童心、一份少年的情怀。不过切莫以为这些黄色花儿和紫色花儿只能观赏,它们是镇上集中发展的中药材高效示范园。不远处的阳坡地里,黄芩也正在开花,那是不同于桔梗花儿的另外一种紫色,远远看去,像极了勿忘我。也许之前,我们只知道中药是用来医病的,它曾经无数次被吃进我们的身体里去。这些吸收过自然四时之气、承载过日精月华的美妙植物,被我们用来平衡身体里的寒与热,水与火,升浮与沉降。然而当它尚未离开脚下的土地,当它以花开的声音赞美了夏天,当它用纯净的色彩装扮起天空……这一切却恰好让我们遇见,嗯,那就是它额外赐予我们的眼目和心灵以滋养,是我们的幸运。车子一路穿行在两当北乡的青山之间,让人有种错觉,坐的不是车而是船,这船又像条鱼,无比畅快地游走在碧绿的海水中。这鱼又背负着我们,由着我们在森林覆盖率接近百分之八十的天然氧吧深呼吸。这醉人的绿色啊,是浆汁饱满轻轻一碰就能掉下水来的绿,又是蘸在笔尖极不易涂抹开来的绿;是刚刚想到“长郊草色绿无涯”的绿,立即又否定了,觉得更恰当还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的绿。说绿色给人视觉的感受是舒心宁静,很大程度上更是种色彩暗示,这象征青春与活力的颜色,它通过我们的眼睛给观赏它的人以生命的张力和强大的治愈力。山那么包容,接纳一切想依赖它生长的植物,哪怕是鸟儿衔落的一小粒种子它都不嫌弃,山才能在夏季里活泼泼绿到天空里去。听到赞美,山也想看看自己的模样,山请阳光把它的影子投进脚下的溪水中,那一湾清浅的水域就被山的绿所洇染。栖在树梢上的小鸟,生怕溪水打湿了翅膀,无声地飞走了,留下颤动的枝条,划开浅水的涟漪。寂寞的孤旅,有诗人写下这样一首诗: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乱山古驿经三折,小市孤城宿两当。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那是几百年前的名诗人陆游在报国无门的苦闷中途经两当小城时的情感抒发。今天我们来这儿漫游,眼里风光无限,心中惬意悠闲。时代给了这小城最好的光景,绿色生态、红色旅游、美丽乡村、富民产业、族谱文化、风俗人情……就让我们慢慢欣赏,慢慢品味。慢慢地,爱上这里。洋汤天池
包 苞
可以想象,一座山从大地上缓缓站起,无限接近天空,浩渺的蓝就会在它的头顶汇聚、漾动,乃至有了呼吸。也可以想象,至少,有两座山峰扶在边上,神秘的裂腹厚唇鱼跃出水面,才不至于让湖心游弋的云朵受到惊吓。洋汤天池没有一片落叶的说法不过是一句美丽的谎言。我乘小舟去过湖心,那些漂浮的落叶都像湖水的心跳。在天魏山下,蓝色的湖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一座山,在那么高的地方始终心如止水。岸边上,千年的玉兰树和倒影一起进入了古老的睡眠,如果没有简介,我会认不出它。而当我在洋汤干净的石阶上坐下来,肋间,就有根须噌噌窜出,以红豆杉或者高山杜鹃的名义,指认满山葱茏和水中雪峰为故乡。盐茶关河苇鸿
此处高迥一条路闪电一样劈过垭口片刻停留让我突然望见那一颗颗在体内赶路的盐粒其实早已在尘世间历经了万水千山还在不停地由一关口赶往另一关口关隘上弯月如刀寒风是一匹匹仰天长啸的烈马在寻找着昔日的主人以盐活命以命换盐盐粒一样的白霜裹住万木盐粒一样的繁星布满岑寂而辽阔的夜空我也偶然地踏上了一粒盐的路途一粒盐有了思念和思想一粒盐爱着人世深怀渴意与善意▲杨立强国画作品监制:张红霞编审:尹玉会编辑:赵立琼嗨!我是小编~负责全市优秀文艺精品的收集、整理和推介工作,凡我市文艺工作者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的作品或未曾发表的优秀原创作品,参加市级以上展览的美术、书法、摄影、民间工艺作品,文艺作者个人专著出版、获奖等文艺信息,我们可在平台推介和发布。发送作品的同时,请将您的详细信息(包括个人艺术简介、生活照、作品介绍、参展或获奖图片、联系电话等)发送给我。拒绝接收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