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果、野菜
在我们的童年记忆里
总是占着一席之地
想来就觉亲切无比
......
小时候,除了一日三餐
摘野果解馋
可能是每个孩子都热衷的小幸福
网友
逍遥莫儿发帖:这些野菜、野果是我们小时候的爱好,上山里走了一圈,终于找到了童年的感觉,现在还有人去山上摘野果吗?
今天,小编带你寻味乡野让我们一起来细数下童年吃过的野果、野菜吧!刺泡
刺泡是儿时最常见、最美味的野果。每年约春末夏初时,便能看到这漫山遍野的小红果子,一颗一颗的像小红灯笼。小时候,每到放学后小朋友们便三五成群相约去山上采摘。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刺泡儿酸酸甜甜,味道美极了。
地石榴
地枇杷又名地果、野地瓜,地瓜藤、地石榴、地胆紫、地瓜榕,地瓜子等,我们玉溪人习惯叫做“地石榴”。看到“地石榴”的图片,有没有唤起你儿时的记忆?脑海里是否已经全是小时候搬“地石榴”的画面了。
酸筒杆
不知道学名叫什么,这种不知道有多少人认识,长在山上的水沟里的,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去摘着吃,就嚼它茎里面的汁,酸酸的,味道不错。
拐枣
和一般的果子不同,拐枣的果实可不能吃,好吃的其实是它的果柄。果柄肉质肥厚,上面覆盖着一层细细的绒毛,弯来拐去,形似鸡爪。从树上折下一根果柄,直接嚼着吃,肉质鲜嫩,甘甜中略带了两分涩。
野橄榄
橄榄这种野果子,不到秋天,夏季就可以吃,只不过吃起来味儿较为酸涩。若是到了初冬,橄榄就会变得微微泛黄,吃起来就没有那么酸涩了。
桑葚
儿时上学的路上,总会路过几棵桑树,每到蝉鸣聒噪的夏季,总能瞧见红的紫的桑葚低低矮矮地挂在枝头,和小伙伴们一边摘一边往嘴里塞,酸酸甜甜紫红色的汁液染了满嘴满牙,于是,指着对方的牙齿欢快地笑,笑声爽朗了一整个夏天。
棠梨果
一粒粒棠梨果,放在嘴里细嚼慢品,虽然那股青涩的酸味很难让人不皱眉,但孩子们依旧喜欢每人口袋里都装上一捧,没事拿出一两粒来细品吮吸,乐趣尽在其中!
蛇泡
传说中的蛇萢,是不能吃的,以前家里的菜地田梗边长了很多。听家里大人们说,这种蛇萢会有毒蛇在上面吐口水的,所以早上起来经常可以看到萢上面有很多白白的像唾液一样的东西。每次看到这种蛇萢,都要小心翼翼的绕过它走,生怕一不小心被上面的唾液沾到就麻烦大了。后来才知道,这是蛇莓!相反它还是传统中医中的重要药材。人们会用它来煎水服用,对抗暑热和身体上的燥热,遗憾中还是有点不敢吃……其实是可以吃的,但多吃可能会拉肚子。毛桃
毛桃,也就是野桃子。运气好才能得到的美味,虽没有现在的桃子甜,甚至有些酸涩有些硬邦,但儿时大口大口咀嚼发出来的啧啧声却是倒现在还记着。
野山楂
到了初秋,就跟着邻居家的小姐姐去摘山楂,太多了就用衣兜着,一颗两颗小心翼翼地摘着,摘满一大袋兴高采烈地向人炫耀,却多是青里带红红里带青,吃起来也总是酸得挤眼睛。父母有时候上山干活也会带回一些。
野葡萄
野葡萄个头非常小,像没有进化好的葡萄,勉强有干黄豆那么点儿大。味道也带着葡萄的特性:青色的又酸又涩,变成略微紫红了就可以吃了,当然最好吃的还是熟透了变成紫黑色的时候。但紫黑色的很少见,因为不待熟透就被别人采光了。
野板栗
外壳和板栗一样,有刺壳,一串一串的,一串上有好几个果子。每当果实成熟时,它就会从刺壳中脱落出来掉在地上,人们直接捡回来就能吃。吃法也和板栗差不多,炒着煮着吃都行。
茅针
茅针是茅草初生叶芽后,处于花苞时期的花穗,喜欢长在向阳的坡地和田埂上,叶细长,边缘有小的锯齿。剥开茅针外面那层草叶,里边是一根银白色的软条,柔软绵绵。放到嘴里慢慢咀嚼,爽滑、甜嫩,柔软中带着甜津、含着草香,清新与清爽盈满口腔,几乎是一团初春的气息。
火把果
火把果在火把节前后就红遍了山野、红遍了大地,有的甚至在晚秋或初冬都还挂在枝头上,这种小果子虽不是什么名贵花草,但它的存在赶走了大山的寂静,让山野鲜活了起来。
除以上外
你还吃过哪些野果、野菜?
一起来分享下,评论区等你哟!
—END—
本文出自『高古楼网站』转载需获授权并注明出处
小编商务合作:相约玉溪!快来为你喜欢的省运会会徽、吉祥物...投票吧!危险!红龙路段多个井盖移位,玉溪车主胎都磕炸了!“妈妈等你死了,手机就可以给我玩了...”,这句话让玉溪宝妈心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