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济局方》卷九。
别名:
逍遥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本方改为丸剂,名“逍遥丸”(《中国药典》)。
组成:甘草(微炙赤)半两,当归(去苗,锉,微炒),茯苓(去皮,白者),芍药(白),白术,柴胡(去苗)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加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功用:
1.《内经拾遗方论》:调荣益卫,止嗽消痰。
2.《医宗金鉴》:调肝理脾。
3.《医林纂要探源》:降火滋阴。
4.《方剂学》: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主治:
1.《太平惠民和济局方》: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松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及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
2.《圣济总录》:产后亡阴血虚,心烦自汗,精神昏冒,头痛。
3.《世医得效方》:产后血虚发热,感冒热潮。
4.《口齿类要》:血虚有热,口舌生疮。
5.《女科撮要》:或因劳疫所伤,或食煎炒,血得热而流于脬中,小便带血。
6.《保婴撮要》:乳母肝脾有热,致小儿痘疮欲靥不靥,欲落不落。
7.《杏苑生春》:女子月经来少色淡,或闭不行。
8.《疡科选粹》:怒火而致翻花疮。
9.《医宗必读》:血虚小便不禁。
10.《医家心法》:肝胆二经郁火,以致胁痛、头眩,或胃脘当心而痛,或肩背绊痛,或时眼赤痛,连及太阳;六经伤寒阳证;或妇人郁怒伤肝,致血妄行,赤白淫,砂淋、崩浊。
11.《医林纂要探源》:心肝郁而致肝痈,左胁痛,手不可按,左胁见紫色而舌青。
12.《兰台轨范》:肝家血虚火旺,头痛目眩,口苦,倦怠烦渴,抑郁不乐,两胁作痛;小腹重坠。
13.《会约医镜》:伤寒火郁于中,干核连声而痰不来,或全无痰。
14.《方剂学》:肝郁血虚所致的神疲食少,乳房作胀,舌淡红,脉弦而虚者。
方论:
1.《古今名医方论》:五脏苦欲补泻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盖肝性急,善怒,其气上行则顺,下行则郁,郁则火动,而诸病性矣。故发于上则头眩、耳鸣,而或为目赤;发于中则胸满、胁痛,而或作吞酸;发于下则少腹疼疝,而或溲溺不利;发于外则寒热往来,似疟非疟。凡此诸症,何莫非肝郁之象乎?治肝之法尽矣。而肝木之所以郁者,其说有二:一为土虚不能升木也;一为血少不能养肝也。盖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若中气虚,则九地不升、而木因之郁;阴血少,则木无水润,而遂以枯。养葵曰:人知木克土,不知土升木。知言哉!方用白术、茯苓者,助土德以升木也;当归、芍药者,益荣血以养肝也;丹皮解热于中、草、栀清火于下。独柴胡一味,一以厥阴报使,一以升发诸阳。经云:木郁则达之。柴胡其要矣!
2.《医方集解》:肝虚则血病,当归、芍药养血而敛阴;木盛则土衰,甘草、白术和中而补土;柴胡升阳散热,合芍药以平肝,而使木得条达;茯苓清热利湿,助甘、术以益土,而令心气安宁;生姜暖胃祛痰,调中解郁;薄荷搜肝泻肺,理血消风,疏逆和中,诸证自已,所以有逍遥之名。
3.《绛雪园古方选注》:治以柴胡,肝欲散也;佐以甘草,肝苦急也;当归以辛补之;白芍以酸泻之;治以白术、茯苓,脾苦湿也;佐以甘草,脾欲缓,用苦泻之,甘补之也;治以白芍,心苦缓,以酸收之;佐以甘草,心欲软,以甘泻之也;加薄荷、生姜,入煎即滤,统取辛香散郁也。
4.《医略六书》:肝脾血虚,不能下输冲任,而月经愆期,腹痛频频焉。柴胡疏肝郁以调经,白术健脾土以生血,茯苓清治节以和脾,甘草缓中州和胃,白芍敛阴血能资任脉,当归养血脉更资冲脉也。水煎温服,使脾胃调和,则肝血自生而血脉自行,安有经愆腹痛之患乎?气滞加木香、香附以调气化气,而腹痛可除:血热加山栀、丹皮之凉血清肝,而经血可盈;血少血虚加生熟地之滋血补血,而经行如度,何有腹痛之不已哉?
5.《医林纂要探源》:因肝木受郁不得解,以至于生热,而血液桔竭,肝木亦来尝不虚,故既以归、姜补肝,又以术、苓厚培其根,以柴胡、薄荷条达其枝,所谓雷以动之,风以散之;然后泻之以酸,缓之以甘,畅遂肝气之方,莫此为最。
6.《医方论》:逍遥散,于调营扶土之中,用条达肝木,宜通胆气之法,最为解郁之善剂。五脏惟肝为最刚,而又于令为春,于行为木,上发生长养之机。一有拂郁,则其性怒张,不可复制;且火旺则克金,木旺则克土,波及他脏,理固宜然。此于调养中寓疏通条达之法,使之得遂其性而诸病自安。加丹参、香附二味,以调经更妙,盖妇人多郁故也。
7.《血证论》:昆治肝经血虚火旺,郁郁不乐。方用白术、茯苓助主德以升末,当归、白芍益荣血以养肝,薄荷解热,甘草缓中,柴、姜升发。木郁则达之,遂其曲直之性,故名之曰逍遥。如火甚血不和者,加丹皮、山栀清理心包。心包主火与血,为肝之子,为火之母。泻心包之火,即是治肝之火,以子母同气故也。
8.《成方便读》:此方以当归、白芍之养血,以涵其肝;苓、术、甘草之补土,以培其本;柴胡、薄荷、煨生姜俱系辛散气升之物,以顺肝之性,而使之不郁。
9.《方剂学》:方用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补肝,三药配合,补肝体而助肝用为主;配伍入脾之茯苓、白术为辅,以达补中理脾之用;加入少许薄荷、生姜为佐,助本方之疏散条达;炙甘草为使者,助健脾并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虚得补,则诸症自愈。
10.《中国医药汇海·方剂部》:此方名为疏肝,仍所以疏达少阳之邪火也。并治胸满吞酸,小腹痛疝,溲赤不利,往来寒热等症。夫木郁土中则气血并滞,故用归、芍以行营;白术、茯苓以运湿利水。柴胡本阴亏火旺之忌药,但方所治,乃因郁生火之症,故反须用以升散泻火,郁开则火斯散,所谓火郁发之是也。甘草之和,生姜之辛,皆所以缓其急,开其气,俾肝木得遂其条达本能。尤妙在薄荷一味,宣和胸膈,透表祛达,以成安内攘外之功,是真妙制焉。
11.《谦斋医学讲稿》:由于逍遥散肝脾同治,一般均从木旺克土来解释。我的看法,木旺克土是肝强脾弱,逍遥散的主治是肝脾两虚,木不疏土,肝既不通疏泄条畅,脾又不能健运生化,因而形成郁象。所以养肝舒气,补脾和中,从根本上做到木郁达之。如果肝旺而用归、芍、柴胡,势必助长气火;脾受克制再用术、草、茯苓,也会更使壅滞。必须明辨虚实,才能理解本证的寒热往来不同于少阳证;头痛胁胀不同于肝气横逆,饮食呆减也不同于胃家实满,从而不可简单地把它当作疏肝主方。
验案:
1.老年震颤。《河北中医》(::29):许氏用本方加减治疗老年震颤30例。气虚头晕者加人参、黄芪;头痛痰多者加天麻、白僵蚕、钩藤;神识恍惚者加磁石粉、酸枣仁、远志、朱砂。结果:临床治愈23例,有效5例。
2.高脂血症。《陕西中医》(,3:):杨氏等用该药治疗高脂血症74例。每次9g,1日2次,并与山楂精降脂片42例对照。结果:治疗组降低总胆固醇与三酰甘油的显效率分别为71.4%、57.9%,总有效率分别为90.5%75.9%;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45.2%、35.7%,总有效率分别为77.5%、75.2%。两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3.泌尿系结石。《浙江中医学院学报》(,5:28):滕氏等用本方加减(去薄荷,加金钱草、车前子、鸡内金、牛膝)治疗泌尿系结石40例。肝气郁甚者加郁金、青皮、炒枳壳;瘀重加三棱、莪术、参三七;气虚加党参、黄芪;肾亏加桂附八味等。结果:痊愈26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治愈率为65%,总有效率为90%。
4.乳腺瘤。《江苏中医》(,7;25):杜氏用本方加减:柴胡、当归、三棱、全瓜蒌、白芍、白术、僵蚕、土鳖虫、鳖甲、生牡蛎、茯苓、甘草,热盛痰多者,加浙贝、夏枯草;心烦易怒,加山栀、知母;乳房胀痛甚,加延胡索、川楝子;气虚者,加党参、黄芪;阴虚血少者,加熟地、首乌。治疗例乳腺瘤。结果:治愈例,显效29,好转10例,有效率为97.13%。
5.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症。《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3:):谭氏等用本方加味(加郁金、昆布、海藻、枳实、青陈皮、牡蛎)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症36例。颈部肿痛者加金银花、连翘;气滞甚者加香附、佛手;气郁化火者,去焦术,加丹皮、山栀、夏枯草;痰湿重者加清半夏、苍术;兼畏寒肢冷者加熟附子、干姜;伴心悸失眠者加熟酸枣仁、夜交藤、柏子仁。结果:治愈32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为97.2%。
6.月经不调。《湖南中医学院学报》(,4:18):曾氏等用本方加减治疗月经不调58例。月经先期量多,色紫有块,心烦易怒者加丹皮、山栀、黄芩;后期量少色暗红或有小血块者加香附、丹参、三七;先后不定期,胸胁小腹胀痛者加丹参、益母草、蒲黄;月经过多,色紫黑有血块者加蒲黄、五灵脂、泽兰、枳壳、香附;过多色紫黑有血块加桃仁、红花、川芎、益母草;经期延长加茜草炭、益母草、乌贼骨、荆芥炭等。每日1剂,水煎服,20剂为1个疗程,月经前后1周及月经期服药。结果:显效45例,有效8例,无效5例。
7.忧郁症。《北京中医》(,2∶22):以本方为基本方,兼湿热下注加篇蓄、瞿麦、茵陈、泽泻、滑石、木通、车前草;阴虚者加知母、黄柏、金樱子、桑螺蛸、益智仁、山萸肉;心阴虚者加夜交藤、合欢皮、炒枣仁、远志、莲子心;肾阳虚加仙茅、仙灵脾,治疗忧郁症66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3.3%。
8.经前期紧张综合征。《陕西中医》(,5:):王氏用本方加味(加香附、郁金)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52例,每日1剂,水煎服,至行经之日止。结果:总有效率为97%。
9.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25):卜氏用本方加减:柴胡、赤芍、当归、白术、茯苓、黄芩、金银花、板蓝根、桔梗、紫草、茵陈、车前子、蝉蜕。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42例62眼。随症加减,结合氯霉素等眼药点眼。结果:治愈47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为95.16%。
10.帕金森病。《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3:):蒋氏等用本方加洋金花0.5g,治疗5例帕金森病病人,取得显著的近期疗效,且疗效优于常用的其他神经保护性治疗的化学药物。并发现该药具有保护神经元、减少神经元变性损害和减慢该病的进展作用。
11.性病恐怖症。《山东中医杂志》(,9:):用本方:当归10g,白芍20g,柴胡、白术、茯苓各15g,薄荷5g,治疗性病恐怖症60例。结果:治愈(恐惧心理及强迫症状消失,随访2月未复发)21例,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不再有明显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10例,有效(临床症状减轻,部分异常心理存在)20例,无效(服药1个月后临床症状无改善)9例,有效率为85%。
实验:
1.保护肝脏作用。《山西医药杂志》(,2:71):实验表明,本方能使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下降,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并可使肝细胞内糖元与核糖核酸含量趋于正常,方中以茯苓、当归的作用最为显著。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汉方医药》(,2:13):实验表明,逍遥散能增强硫喷妥钠、戊巴比妥钠等对小鼠的麻醉作用,延长其麻醉时间,增强麻醉效果,具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对戊四氮所致小鼠惊厥有明显保护作用,能降低死亡率,减轻惊厥程度,具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醋酸扭体法实验表明,本方能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3.对性腺功能的影响。《汉方医药》(,2:13):实验表明,本方具有温和的雌激素样活性,此作用是通过卵巢实现的。
4.对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2:8):实验提示,逍遥散选择性地作用于中枢儿茶酚胺能神经系统,这种作用与其治疗神经精神疾病及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
5.对神经突触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中成药》(,5:):实验表明:多相性应激可以损伤大鼠的神经突触结构,影响突触间的相互连接。而逍遥散则能减少应激对原有的突触及突触连接的损伤,促进新的突触与突触连接的形成。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地点:西安大雁塔。
木木每天5分钟聊天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udidana.com/kddgx/7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