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字6图
预计阅读时间:18分钟
去年7月,44岁的王宝印从天津市静海区来到国务院挂牌督战的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担任县委常委、副县长,作为天津派驻当地的扶贫干部,他参加了镇原县脱贫摘帽的最后攻坚。
如何让当地的贫困户既脱贫,又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防止返贫?怎样使天津的扶贫企业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实现互补互赢?这是王宝印想的最多也是下功夫最多的事。
而每天在结束忙碌的工作,夜深人静之时,他总要在朋友圈发一张同一个人的照片。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前不久,天津广播记者到镇原跟随王宝印,记录了他的一天。
▲镇原县位置图
“咱要是不帮他,他家里八口人怎么办?”凌晨5点11分,王宝印被手机铃声叫醒。他眯着眼看了看手机,是个陌生号码,但他还是接了。“万一有事呢,怕耽误了。”
放下电话,王宝印已经睡不着了。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一年,天津对口帮扶甘肃省的34个贫困县中,镇原县是唯一没有脱贫的深度贫困县,县里尚未脱贫的人让王宝印总是揪着心。来镇原才一年多,他的头发几乎白了一半。
这段时间,他几乎每天下乡下户、走访扶贫企业。今天,他要去孟坝镇何范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赵攀的家。早晨9点,安排完县里的工作后,王宝印走出办公大楼,县政府办公室挂职副主任魏玉鑫紧随其后。魏玉鑫30岁出头,也是静海来的扶贫干部。
从县政府到孟坝镇何范村有一个小时的车程,王宝印准备利用这个时间补个觉。来镇原之前,王宝印是天津静海区台头镇政府党委委员、武装部长,此前还在乡镇干了20多年的基层工作,“也经常十里八村地跑”,但老家毕竟都是平地,而镇原山塬起伏、沟壑纵横,有些山路窄得只比车身宽出10公分。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四驱车都过不去,村里就派人开着拖拉机来接他们。
当王宝印从县城出发时,贫困户赵攀正在家里新盖的牛棚里喂牛。他把新鲜的苜蓿草切碎后,均匀撒进料槽,再倒些买来的精饲料进去,搅拌一下。6头健壮的肉牛哞哞叫着,心满意足地吃着“营养早餐”。
上午10点,汽车在赵攀家门口停下。大门旁边单独盖出一栋小屋,门上了锁,只敞着一扇窗户,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儿光着上身从窗户探出头来,目光呆滞地看着王宝印一行人。那是赵攀的疯舅舅,也是赵攀不得不扛起的一份责任。
王宝印搓搓脸,下了车,对迎上来的赵攀一挥手,两人就心照不宣地向牛棚走去。
赵攀今年27岁,身材瘦削、性格腼腆。他穿着白色T恤、藏青色薄外套和牛仔裤,脚上是一双干净的球鞋,看起来不像个贫困户,倒像个清爽的城市青年,只是脸上多了一点愁苦。
▲王宝印(右)和赵攀(左)在牛棚前攀谈
赵攀的命运很坎坷,上小学的时候,被过继给自己的疯舅舅,这意味着,他一辈子都要扛起赡养舅舅和姥姥的责任。长大后,虽然有母亲帮衬,但单靠种十亩地,一家人只是勉强过活。成家后,赵攀决定和其他年轻人一样,跟媳妇一起出去打工。他们把两个年幼的孩子托给妈妈照顾,然后去了深圳,在一家工厂里做工,每月能挣五六千块钱。赵攀本想在深圳多干几年,争取加薪,这样给老人看病、供孩子上学就都能有些保障。可是,家里突然出了意外。
“去年春天,我儿子掉沟里了,左腿膝盖骨折,挺严重的。”
赵攀和媳妇匆忙赶回家,看到嗷嗷大哭的孩子和不停抹眼泪的母亲,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母亲已经50岁了,一个人要照顾姥姥和两个孩子,要种地,还要看住疯舅舅——舅舅有时发病会到处乱跑,母亲找他几乎要跑断腿。
当时,赵攀的媳妇又怀了第三胎,赵攀心里明白:“不能再出去了,只能留在家里。”
可是,留在家里能做什么呢?见过世面的赵攀很清楚,单靠种地不可能摘掉贫困的帽子,得搞养殖。他先借了元买了多只小鸡,鸡养大了卖掉换成6只小猪,小猪养大了卖掉后又换成两头牛……但一通折腾之后,赵攀发现,手里还是没有钱!
正当赵攀一筹莫展之际,去年7月的一天,操着一口天津静海口音的王宝印走进了他家的院子,问他需要什么帮助。
回想第一次到赵攀家的情景,王宝印记忆犹新:“能看出来,赵攀很有想法,他想赶快挣钱,但他不知道怎么挣。”
王宝印问赵攀“你想干什么”,赵攀说“想养牛”,可是“没钱”。王宝印于是给静海区企业物宗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老总夏慈举打了电话。物宗园公司正在镇原发展养殖业扶贫,王宝印问:能否扶持赵攀开展家庭养殖产业?夏慈举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当时,物宗园刚刚开始在孟坝镇筹建甘肃新静原冷链屠宰场,同时也正准备在当地发展养牛业满足屠宰场的需求,但是,企业并不了解当地农户是否愿意养牛,而赵攀家刚好可以作为开办散户养牛的第一块“试验田”。
物宗园老总夏慈举很快跟王宝印一起去了赵攀家,看到赵攀的疯舅舅以及老的老、小的小的一家人时,他对眼前这个瘦弱的青年起了恻隐之心。可是,看到赵攀家的牛圈以及他自己养的两头牛时,夏慈举暗暗皱起了眉头:“牛粪他也不除,卫生达不到,料喂得也不对,玉米杆掰成一截一截的就往那儿一扔……他那两头牛看着都不精神,比较弱。”
夏慈举当场指出了这些问题,但赵攀却坚持说:“给我10头牛,我肯定能养好。”
夏慈举明白,眼前这个小伙子扛着家庭的重担,他太急于挣钱了。他不想打击赵攀的养殖积极性,决定冒险让他试一试。于是决定,由物宗园垫资,买了7头牛送到赵攀家中。等这些牛养足分量后,再由物宗园回购,扣除垫资,其余收入全归赵攀,而回购的牛则由物宗园的屠宰场加工、销售。
没想到的是,由于缺乏防疫、防病经验,这7头牛相继染病,一头也没剩下!赵攀自己的牛也死了一头。
听说这个情况,王宝印很上火。他几乎天天往赵攀家里跑,和赵攀一起找原因、想办法。可受了打击的赵攀却蔫头耷脑、怨天尤人,一会儿说牛不好,一会儿说运气不行,感觉脱贫没希望了。王宝印恨铁不成钢,急了也骂他两句:“你一个大男人,能不能有点出息?”
骂归骂,王宝印其实是心疼赵攀的,“主要就考虑他一个人,压力大!你说咱们要是不帮他,家里这八口人可咋办?”
于是,经过沟通,物宗园又再次垫资,帮赵攀买了4头牛,加上他自己原有的2头,一共6头牛。这6头牛也成了王宝印的“心病”,几个月来,只要有时间,他都要到赵攀家里亲眼看看这几头牛的情况。物宗园也请来镇原县畜牧局的工作人员,帮赵攀定期做防疫。
遭受过失败的赵攀这回重新盖了牛棚,每天早晚各打扫一次,饲料也喂得更加精心。
看着长势喜人的6头牛,赵攀算起了账:“准备今年年底出栏,好的情况下应该每头能赚,不好的情况下也能赚这样子。”
正聊着,赵攀的媳妇带着孩子们来看王宝印。三个孩子老大4岁、老二3岁、老三才9个月大,都虎头虎脑的。最小的孩子看到王宝印,亲热地伸着两只小手让他抱。
一个天津静海来的干部,非亲非故的,却为自己家的事儿操碎了心!对王宝印,赵攀的家人总觉得不知怎么感谢他才好,每次他来,都忙不迭地给他沏茶、搬板凳、递杏干吃,然后就站在一旁憨憨地笑。看着这淳朴的一家人,王宝印心里不禁又开始为他们盘算更长远的事情。走出赵攀家门时,他还不停地叮嘱赵攀“一定要把牛养好”,养好牛之后,可以“让家里人照顾牛”。他建议赵攀“再去镇里打一份工”,这样家里的收入才更有保障。赵攀一一点头答应。
离开赵攀家,王宝印的车子再次驶上盘山路。他还要去其他贫困户家里转一转。一路上,他一边揉着太阳穴,一边想着怎么能给像赵攀这样家庭负担重的贫困户提供更多帮扶。
“我通过我们静海区一个叫‘与爱同行’的爱心组织,一个月给每家提供块钱的帮扶。你看赵攀养牛买了几千块钱的饲料,这样一个月给他补贴,省出钱来他好顾家啊!”
魏玉鑫笑笑说,王县长不光自己在镇原帮助贫困户,还协调静海区领导干部与镇原多户贫困群众结对认亲,并维系着两地乡镇、企业、医院、学校及社会组织之间的个对口协作关系。好多资源,都是他靠以前积累的人脉拉来的。
“女儿在视频电话里给我喂吃的”从赵攀家回到县城,已是中午1点。这时,王宝印接到家里打来的一个视频电话,画面中,王宝印不到两周岁的小女儿正闷头玩着玩具。
“咱家谁最丑啊?”王宝印似乎在等待着女儿像往常一样说“爸爸最丑!”但女儿看到视频中有陌生人,害羞得一言不发,妻子也只是在旁边静静地看着笑。
王宝印清楚地记得,去年四五月份,妻子正抱着不到一岁的女儿喂奶,他试探性地问了妻子一句话,“我说我们开始派援甘干部了啊,要到甘肃挂职去,我报名吗?”
王宝印的妻子也是军人出身,性格飒爽又温柔贤惠。“去吧,你爱去去,我这没事儿”。妻子本以为丈夫开玩笑,再说能不能选上还说不定呢!没想到大约一个月后,王宝印就收到组织上通知,他被派到镇原扶贫。7月1日,他就到镇原正式报到了。
办公室副主任魏玉鑫说,王县长上次和家人告别的一幕,让他一想起来就觉得心酸:“2月29号,那时候还是疫情严重的时候,镇原向静海区的企业爱玛电动车点对点输送劳务人员。第一批去了八辆大车,输送了多人。工人们从车上下来后,我们就在企业院里上了大巴车,当时她小女儿‘哇’地一声就哭了。”
正说着,王宝印从手机里翻出一张妻子和两个女儿的合影。照片上,三张笑脸扎在一起,灿烂如花。“大女儿已经上高中了,比较自主独立,相对让人放心。”“三朵金花”成了王宝印在这个穷山沟里坚持下去的一个精神支柱。尤其是小女儿,让这个四十多岁的硬汉内心无比柔软。看着小女儿的照片和视频,王宝印笑得眼角皱起几道深深的鱼尾纹。
“有空就翻翻照片,每次视频聊天就赶紧截一下图。我们俩已经在这个视频里互动习惯了,她给我吃的,但知道我也吃不着……”
挂了视频电话,王宝印和魏玉鑫回到办公室扒拉了一碗泡面。魏玉鑫提醒王县长把药吃了,“他甲状腺不太好,血压也不太正常,还有日光性皮炎,不管多热都要穿着防晒衣,到太阳底下就把帽子给戴上。”魏玉鑫很清楚王宝印的身体状况。
“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企业,我都想着帮忙!”下午两点多,王宝印的车子驶进镇原县金龙产业园区,在甘肃天欣堂医药公司大院里停下。王宝印打开车门,一股药材的清香扑鼻而来。这里是庆阳市最大的药材生产基地,今年才刚刚投产。
天欣堂公司董事长高飞穿着衬衫西裤,热情地迎上来。这位曾在天津金融系统担任多年高管的企业家是土生土长的镇原人,几年前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回到家乡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
“这是黄芪,准备发到东北长白山的一家企业,这大概是60吨左右,明天再来60吨。”在药材仓库,一捆捆黄澄澄的黄芪堆得有半人高。高飞提起眼下药材的销路,眼里闪着兴奋的光。
▲王宝印(右二)和天欣堂董事长高飞(右三)在药材仓库
去年,王宝印来镇原后没多久,就听说甘肃有个天欣堂公司,在南川乡流转了亩土地,建起了一个中药材种植基地,还准备筹建中药生产加工基地,他不禁眼前一亮。在来镇原之前,静海区区委书记蔺雪峰曾特地对他说过,镇原地区的中药不错,静海区有个尚药堂,是做中药的,可以考虑两边对接一下。
蔺雪峰提到的天津尚药堂集团,是天津市静海区重点企业之一,主要生产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如果能让尚药堂跟天欣堂合作,对于静海和镇原都是一件好事。
第一次见面,高飞和王宝印谈得很投缘。一个投入上亿身家做实业,要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尽一份力;一个正在物色中药材企业,希望带动镇原的更多贫困户快速脱贫,两人的目标不谋而合。
当时,高飞在南川乡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与周围1多农户签订了种植合同,其中户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到了该收购药材的时候,企业正面临资金压力。得知这件事,王宝印立即打电话向天津有关部门反映高飞企业的情况,经过积极争取,最终帮甘肃天欣堂申请到了万元的东西部协作扶贫专项资金,及时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药材收购上来了,销路又成了问题。经过王宝印牵线搭桥,今年5月的一天,天津尚药堂集团的两位业务经理风尘仆仆地从天津赶到镇原,与天欣堂洽谈采购药材事宜。
为了促成这次“相亲”成功,王宝印事先跟高飞掏了心窝子:“我们静海区的尚药堂带着诚意上这儿来,是为了扶贫的,你从咱们天津回到镇原来办企业,也是为了给家乡扶贫做点事,咱们千万不要因为价格高与低的问题,把事谈不拢。”
高飞当即表态:“王县长你放心,我一定不会因为价格的问题影响东西部的合作。”
有了王宝印在前期充分的铺垫和沟通,尚药堂与天欣堂的“相亲”非常顺利。尚药堂的业务经理对天欣堂从农户手里收上来的药材非常满意,当问到价格时,高飞把手一挥,爽快地说:“我先给你们发一部分货回去,你们先化验,至于价格,由你们定,给多少钱都行!”
如此的诚意,让王宝印和两位业务经理都非常感动。很快,天津尚药堂和甘肃天欣堂签订了第一笔万元的采购合同。尚药堂还协助天欣堂对接了与国内主要中药加工厂的上下游合作关系。
尚药堂有了优质的中药原材料,天欣堂种植基地出产的药材则有了固定的销售渠道,农户们种植药材的积极性更高了。“喜结连理”的两家企业实现了互补互赢,都感激王宝印这位“媒人”。
▲天欣堂从农户手里收购来的药材堆得有半人高
从药材仓库出来,王宝印径直走向药材收购区。此时,南川乡东王村的贫困户老包,正从推车上卸下自家种的几麻袋丹参。他告诉王宝印现在他有三份收入:
“给天欣堂开拖拉机,每月能有3元的工资;我自己也种柴胡和丹参,天欣堂给我指导,然后以每斤最少10块的价格收购;另外,公司还教我在种药材的同时套种荞麦、玉米,这些加起来,一年的纯收入少说也有5万!”
老包今年49岁,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年轻时,因为家里太穷,做了上门女婿,改姓赵。但熟悉他的人,仍然叫他“老包”。
多年来,老包一家七口人靠天吃饭,收入没有保障。前些年,老包听说种药材能挣钱,也种了两亩药材。可是由于没有经验,种的药材“品相不好”,最后只能低价卖给贩子:“最低才三块多钱一斤”,连本钱都回不来。他一气之下,把药材“都当柴火烧了”。
▲贫困户老包种了几十亩药材,期待着今年摘掉贫困帽子
年,老包听说有个企业在南川乡建了个中药材种植基地,正在招工,并且优先招收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他跑去报了名。由于会开拖拉机,他被顺利录用。
当听说公司收购一斤丹参的价格最低也有10块钱,老包又动了种药材的心思。天欣堂收购药材不同于药贩子,他们是和各乡镇对接,由乡镇负责统计种植户的数量和意愿,然后采用“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的方式,由公司提供种子、化肥和技术指导,最后再按保护价进行收购。一部分药材卖给天津的天士力、尚药堂等医药公司,作为原材料;另一部分切片、切段等深加工后,医院。由于是规模化种植、收购,采购对象又都医院,因此即便天欣堂的收购价格比药贩子们高出不少,企业也能收回成本,获得持续发展。
在天欣堂公司的帮助下,老包种了30亩柴胡和丹参。经过两年的培育,老包的丹参获得丰收,将近斤丹参,以每斤10元的保底价格被天欣堂收购,一下子增加收入3万元!尝到甜头的老包,准备把自家种植中药材的土地再增加到50亩。
老包说,照这样下去,自己不但能脱贫,还能直接奔小康!他打算挣够了钱,盖一栋小楼房,让家人从破旧的窑洞里搬出来,过上好日子。
▲老包在自家地里讲述自己如何脱贫的“秘密”
听完老包的故事,王宝印仿佛意犹未尽。他和老包约好,改天上老包家转转,再看看他种的药材。
“这个企业带着0多户贫困户,而且中药种植一年亩产价值将近元,比大宗农产品要翻大概五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企业,我都想着帮忙!”
从天欣堂出来,王宝印显得有些兴奋。他一边说着,一边挥手叫上魏玉鑫。晚上,他们还要到机场去接静海来的几位企业家,第二天一早再带着企业家们在镇原考察,看看有没有合作的机会。
夜里12点,忙碌了一天的高飞翻看朋友圈,发现就在2分钟前,王县长又像平常一样,发了一张小女儿在天津的照片。照片上,不到2岁的化化睁着一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笃定地望向远方。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记者
孙昭荣巩胜男
编辑
陈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