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苦地胆 > 苦地胆功效 > 正文 > 正文

景泰索桥古渡古丝路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1/15 8:17:00
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1108/4513569.html

编辑丨暖暖

来源丨华夏文明导报白银周刊

景泰索桥古渡:古丝路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文/李树江

索桥古渡、媪围古城为丝绸之路咽喉地带,自张骞开辟丝绸之路,霍去病征西以来,东汉、三国,魏晋至唐代,兵家在此用兵不断。

张骞凿空,霍去病征西走北线,从靖远景泰间过黄河……

匈奴占北方,据河西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部落,族源与殷周以来史书中所记的鬼方,獯粥、严狁、隗国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属蒙古利亚人种。匈奴是对古代东方和古代欧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一个民族。匈奴人以畜牧为主,逐水草而居,住毡帐,(穹庐)饮乳,衣皮革。首领叫单于,约在秦二世之年(公元前年)一个叫冒顿的登上单于之位,国力强盛,“控弦之士三十余万”。

通过对外发动一系列战争,不断扩大地盘,在汉文帝时(公元前年),匈奴击败邻居河西月氏,占领从黄河以西整个河西走廊,向东击败东胡族(包括朝鲜、乌桓等族),其疆土东至朝鲜半岛,西达新疆葱岭,整个北部中国都归匈奴统治,这时匈奴的经济状态,不光经营畜牧、农业、手工业也有一定发展,通过战争,夺取战俘,变为他的奴隶,逐渐成为一个发达的奴隶制国家,开始建城建宫。

冒顿单于将统治区划分为左、中、右三部分,王庭在中叫龙庭(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带),河西在王庭之右,叫匈奴右地,由匈奴右贤王管理;在黑河以西置乐得城(今甘州区)由乐得王、浑邪王主管,在今民乐永固置单于城,供单于与右贤王巡幸避暑而居,匈奴还将当年月氏都城昭武城(临泽县鸭暖乡)辟为对外贸易市场,祁连山麓,弱水流域,成为匈奴广阔牧场,合黎山中生长的优质木材成为匈奴制造弓失、车辆、穹庐的原料,乐得城一带建有冶铁、制革、各种兵器的制作中心,是匈奴的兵工厂。

武威一带为休屠王势力范围,在姑藏石羊河西岸(今凉州四坝乡三岔村)筑休屠城,后又在今武威城一带筑盖藏城,后人叫姑藏城。匈奴右贤王所辖各首领有浑邪王、折兰王、卢侯王、酋涂王、休屠王、须卜王等驻居河西。为了匈奴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他们经常用武力向汉朝边界侵扰,掠夺财物,草菅人命,破坏生产,对西汉造成很大威胁。

汉武决策

西汉汉武帝继位后(公元前年—前87年),汉王朝由于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生产发展,国力充实,人口剧增,谋求与西域各国进行贸易交流,匈奴据河西便成为汉武帝开疆拓土的严重障碍。汉武帝雄才大略,是历史上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为寻求与西域各国结成夹击匈奴的军事联盟,了解到原在河西的月氏人与匈奴有世仇,听匈奴降者说,匈奴单于打败月氏人,用月氏人的首领的头颅用为饮器,汉武帝想联络月氏人,共同攻打匈奴,为此发布公告,公开招募出使西域勇士,陕西汉中成固人张骞这时为侍中,报名应募。一场与匈奴人争夺河西的战争拉开了序幕。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在公元前年,带胡人甘父及多勇士,从长安出发,从北线官道走,过咸阳,沿渭水而行,到风翔,走千阳,到陇县,进入甘肃安口与华亭、平凉,北上宁夏固原,向东进入甘肃,沿祖厉河北上到靖远,选择在石门一带渡河过索桥,进入景泰地面,向河西前进,就在景泰一带张骞遇到匈奴人的骑兵,原来匈奴的一个贵种部族须卜族占据着这一带。

据王宗维先生考证:“遬濮王所在当在武威郡以东,北地郡以西,腾格里沙漠以南,换言之,遬濮族的分布地区约在大河(黄河)以西,腾格里沙漠以南,今武威县以东,庄浪河以北,即今景泰及其附近地区,该部王治所在今景泰北。”(遬濮即须卜)《史记索隐》:“崔浩云‘匈奴部落名’。”是匈奴的贵种,《史记·匈奴列传》载:“呼衍氏、须卜氏常与单于婚姻。”《后汉书·南匈奴传》云:匈奴“单于姓虚连题,异姓有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氏四姓,为国中名族,常与单于婚姻,呼衍氏为左,兰氏、须卜氏为右,主断狱听讼,当决轻重,口白单于,无文书簿领焉。”。看来,须卜族是管司法的,又地处河西首冲,当张骞带多人到此地时,就被须卜族捕获,并传送单于处,因为须卜族与单于关系极密。

张骞为何从这条道走,这条道在西汉前期就是一条官道,朝廷是知道的,据史书记载:“自长安起,经茂陵,好止、月氏、乌氏、泾阳、平林置、高平等地,而后抵达媪围:‘媪围至居延置九十里,居延置鲽里九十里,鲽里至揟次九十里,揟次至小张掖六十里。’”月氏、乌氏、泾阳均在平凉一带,高平即安定郡治所宁夏固原。

张骞在景泰被匈奴捕获,传送单于,单于将张骞诸人分配匈奴各部,一呆就是十多年,并将匈奴女嫁给张骞,生有儿女,张骞在匈奴监视下,不忘汉节与使命,后来乘机逃走,远走西域各国,找到了月氏,但月氏因占大夏地建立了新的国家,不愿返回,张骞的联络没有实现,但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社会,文化情况,经过十三年的艰苦,于公元前年返回长安,去时带多人,回来时只有他和甘父及儿女。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年,这时西域各地已被霍去病打通,张骞为联络乌孙人(乌孙人原在河西,被月氏人打败西去伊梨河一带建乌孙国),这次河西畅通无阻,张骞带人,每人两匹马,牛羊一万头,大量财物,仍走北路,从靖远景泰间过黄河,这次他带领很多副使,到了乌孙,乌孙人也不想返回,张骞派副使分赴大宛、康居、大夏等地,他于公元前年返回长安景泰学人郝天魁在他的《索桥古渡考察记》中引用周德广语“史载,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年(应是公元前年)张骞第二次通西域,就是从这里渡黄河的”(即索桥渡口)。

霍去病征西

霍去病,河东平阳人(山西临汾西南),生在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年),其父霍仲儒为平阳县令,母亲卫少儿是汉武帝卫皇后(卫子夫)的姐姐,舅父卫青是大将军,霍去病十岁跟郭解学武艺,有一身舞刀射箭的硬功夫,十八岁入宫为侍中。

元光二年(公元前年)汉武帝问群臣,如何对付匈奴的南侵,韩安国主张继续和亲,王恢则主张以武力还击,汉武帝听了王恢抗战的主张,开始了对匈奴的战争,最大的三次战役,一是河南之战,即在河套一带的战争,大胜一次小胜两次,霍去病参加了河南之战,受到了很好的锻炼。

公元前年,汉武帝诏令霍去病为骠骑将军,这年他只有二十岁,他挑选了一万精锐骑兵,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性的西征。《汉书》载:“元狩二年(前)春,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上日:‘骠骑将军率戎士逾乌盩,讨遬濮,涉狐奴,历五王国,辎重人众詟弗取,几获单于子。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锐悍者诛,全甲获丑,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收休屠祭天金人,师率减什七,益封去病二千二百户。”《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卷55。《史记》《册府元龟》《资治通鉴》都有类似记载。

根据西北师大文学院黄兆宏先生研究,(见“元狩二年春汉将霍去病西征路线考释”一文)“出陇西”应为从陇山以西或全陇西郡的某一个地方或几个地方出发。“逾乌盩”,乌盩即靖远东部的屈吴山,过了屈吴山来到靖远与景泰之间黄河一带,霍去病是在这里渡河,靖远哈思堡与景泰索桥间河流平稳,两面都有供渡河使用的开阔地,这时是一个繁盛的渡口,过河后从大沙河向媪围一带前进。

霍去病受汉武帝指示,一过河就把矛头直指盘据景泰一带的须卜部,这个部族在十多年前在这一带捕获过张骞使者,这是一次很好的还击,讨伐了须卜,直奔武威地区,征讨休屠王,须卜王很怕,向河西逃窜。

霍去病进入河西后,根据匈奴散居牧地,不易集中,败了不耻逃跑的状况,采取了集中兵力,各个击败的方针,不取财物,不杀降者,不追逃者,用兵神速,速战速决,直捣单于城(民乐永固)擒单于子,而后迅速挥师东进,在焉支山下与浑邪王激战,以多胜少,各个击破,用了六天时间,打败浑邪王,休屠王,获得全胜,杀折兰王,斩卢侯王,俘人,收休屠王祭天金人。自己的部队伤亡也很大,回长安后汉武帝封霍去病二千二百户。

这年夏天,汉武帝又令霍去病,公孙敖各带精兵从北地(甘肃环县一带)出发。公孙敖迷了路,未与霍去病会合,霍去病率孤军远走居延(内蒙额济纳旗一带)沿黑河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浑邪王驻地乐得城,(今甘州黑水国北城)在那里检阅军队,司马迁誉为“扬武乎乐得”,取得大胜,后又进入祁连山,经过小月氏地,大扫浑邪王残部,俘单桓王,酋涂王及相国、都尉和名士兵,又俘五王,王母、单于阏氏,王子59人和相国、将军、当户、都尉63人,斩首级,部下赵破奴斩遬濮王,提了稽且王,乐得王各1人。

这次战役后,浑邪王与休屠五怕单于问罪处死,商量投汉,后休屠王反悔,浑邪王杀了休屠王,率4万人投降归汉,被封漯阴侯,并将匈奴降者安排在陇西、北地(甘肃环县)、上郡(陕西榆林)、云中(山西西北)、朔方(内蒙鄂尔多斯)设五属国。

河西大战后,从金城沿河西,从祁连山到盐泽(新疆罗布泊)空无匈奴,失败了的匈奴唱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打通西域是汉武帝的伟大决策,张骞不畏艰辛,探险凿空,而真正扫清通向西域的道路还是霍去病带领将帅和士兵用武力实现,从此西汉将河西纳入版图中,一步一步向西域扩展,对河西进行有效管理。

综上,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霍去病元狩二年(前年)春西征,都是从甘肃靖远与景泰之间渡黄河,走向河西的,这是符合当时客观历史环境的,从长安往西到河西,必须经过陇山和黄河的两道天然屏障。陇山是一条纵贯于陕、甘、宁交界的山脉,从什么地方翻山直接决定过黄河的地方。

在古代有三条线通河西,即北线、中线和南线,最先开通的是北线,即由长安经陇山过黄河,最短的交通线应是穿越今宁夏南部地区陇西段,由长安出发,到咸阳,沿渭河经风翔、千阳、陇县,再北上经安口,越六盘山南麓,进入甘肃,沿祖厉河而下,在靖远石门川索桥古渡口渡过黄河,即到景泰地区,再到武威,这条线路即北线,这一条线路开通很早,早在周文王经营陇东时就是一条大道,能通过冲阵用战车,公元前年秦始皇西巡回中(陇山东华亭一带)到陇西,(陇山西)北地(宁夏南和甘肃环县庆阳一带)也是走这条道。

公元前年,汉武帝也经这条路西巡“逾陇,登空同,西临祖厉河而还”。汉武帝多次去回中朝那祭祀(朝那在今固原东海子,秦汉时这里有著名的朝那湫,是官方非常重要的祭祀场所,每年皇帝要派人或亲自去祀祭。汉文帝14年(前年)匈奴单于14万人侵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卯,火烧回中宫),道路较好,汉武帝走的就是这条路,而且经常整修。张骞第一次带多人,第二次人,每人两匹马,牛羊一万头,规模宏大,霍去病元狩二年(前年)西征,带精兵一万多人,都要选择大家知晓的大道,只有走北线为最佳,而通往河西的中线,即从长安出发到陇县,出陇关(后叫大震关)翻陇山,经张家川,通渭、定西、榆中在金城过黄河、过永登到武威。

这条道应在汉武帝元鼎三年(前年)因在平襄县(通渭)设天水郡的时候才开辟,这时西汉多数人还不熟悉,因而张骞、霍去病是不会走的,至于南线,即从长安出发,过陇山,经清水,过天水经甘谷、武山、陇西、临洮,渡洮河再经临夏在永靖渡黄河出积石山到青海再去河西,也是不可能的。南线汉代开辟,而盛于隋唐。

目前一些史学著作说张骞、霍去病走的是中线或南线,都是因为后来中线和南线比较发达,恕不知在张骞、霍去病时代中线和南线还不发达。通向河西的道路很多,但各个历史时期客观历史环境变化也是不同的,汉武帝时代北线发达,是人们熟知的,张骞、霍去病是汉武帝相信的人,也是最了解当时历史环境的人,因而他们选择从北线走河西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汉武帝在将河西纳入西汉版土时,设置郡县,在今景泰芦阳北吊沟设媪围县,在大靖土门也设有两个县揟次、朴还,说明这一带军事位置的重要性,这些情况的出现与张骞凿空,霍去病征西都是有一定关系的。

在景泰地区,流传着关于霍去病的传说。小时候笔者跟大人们去煤拉牌驮煤,路过一个叫红石坡的地方,石坡拔地而起几十米,坡上有几颗马蹄印,有碗口大,清清楚楚,老人们说那是汉代霍去病征匈奴,从黄河过来骑在马上等后面的部队,时间长了马蹄在石坡上留的印子,这件事笔者咨询过很多老人,他们都是这样说。

开发河西的宏略

汉自张骞通西域,霍去病两次征西,取得伟大胜利,为了在河西实施汉统治,一是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年)在今永登修了令居塞,并从令居塞向西修筑长城一直通新疆罗布泊,内地将秦长城连接起来,北拒匈奴西抗羌人,加强边防;二是从内地不断移民充边,先后迁来几十万人分散在河西各地屯田开垦,进行实边之策;三是设郡县,据两关。公元前年先设酒泉郡,武威郡,后又设敦煌郡,张掖郡,郡下设县。

公元前年(汉武帝元鼎六年),张掖郡下辖12县:张掖、姑藏,武威、休屠、揟次、鸾乌、朴还,媪围、苍松、宣威、令居、枝阳,由此看出公元前年在今景泰的媪围已设立,地在今吊沟一带有媪围古城。公元前67年(汉宣帝地节三年)为了防御逃到漠北的匈奴南下,郡县又进行调整,武威郡由民勤东移姑藏城,辖10县:姑藏、张掖、武威、休屠、揟次、鸾乌、朴还、媪围、苍松、宣威,西晋时又撤并武威郡张掖、休屠、鸾乌三县。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媪围一直在武威郡管辖下。为向西域开辟,在敦煌郡西设玉门关、阳关。

汉王朝在河西地区设郡县及河西防务的加强,对于开发河西地区、沟通西域,对于丝绸之路的畅通,以及促进民族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自河西开通后,丝绸之路畅通,进入空前繁荣的时期,赴西域的使者“多者十余,少者五六辈”,前来汉朝的边疆民族和中亚的使者,也“莫不献骑,纳肢质,露顶肘行,东向而朝天子”。“欲通货市买”的“胡商贩客,日款于塞下”。

张骞通西域,霍去病征西的实际行走路线,都是从景泰这片热土上走过,昔日的媪围故地,战旗飘扬,马蹄声声,为纪念英雄的事迹,在景泰的地面上该留下英雄们的形象,或在索桥古渡、或在人民公园为英雄张骞、霍去病塑像,撰写他们征战河西事迹,颂扬他们的人文精神,教育后代,激励奋进。

-END-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udidana.com/kddgx/46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苦地胆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