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苦地胆 > 苦地胆归经 > 正文 > 正文

静静流淌的明珠河记录建设发展繁荣石河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18 15:38:02
关于心停跳了的急救 http://www.bdfyy999.com/bdf/yufangbaojian/ziwozhenduan/m/30788.html

在我生活的地方——远离海洋的新疆石河子市,贯穿城市中心,有一条静静流淌的明珠河,这条河全长6.5公里,它那独特的“梯田”式河面,它那层层相连、落差有致的瀑布群,它那美丽的湖中小岛,还有许多亭台楼阁和各种栩栩如生的造型,特别是夜晚河两岸霓虹闪烁的各式各样灯光,无不撞击着人们的视线,吸引着南来北往人们的眼球。刘禹锡在《陋室铭》里这样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条河穿过这座城市,这座城市也因为有了水便有几分南方城市的秀美灵动。

石河子明珠河

在静静流淌的明珠河两岸行走,我一路欣赏,一路感受着几代军垦人建设石河子的艰辛历程。

1建设石河子

团驼铃梦坡

石河子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是个干旱缺水的戈壁滩城市,城中有河成为三代军垦人的梦想。终于,新一代石河子人将一条用于农业灌溉的引水渠改造为一条穿城而过的明珠河,它像一条静卧的长龙,清澈的河水从城南缓缓流向城北。于是,这座城市便有了几分江南小城的秀美和灵动,而这份智慧得益于老一代军垦人的传承。

一提戈壁滩,人们很自然地就联想到风沙、干旱、荒凉一类的字眼,似乎和“明珠”这样美丽的词汇无论如何也连不到一块。其实,这是一种陈旧的印象。如今的戈壁滩上,出现了数不尽的翡翠般的明珠。石河子新城,就是以它独特的风姿和诗意的美,吸引了成千上万来访者的。

开垦石河子

年3月,22兵团10万官兵踏着积雪开赴玛纳斯河流域,全身心地投入了新中国新疆的建设。部队到玛纳斯流域后开荒造田,种粮食,种棉花。到年,22兵团的粮油供应通过开荒造田、发展生产得到了供给有余。但大面积棉花单产籽棉却不到50公斤。石河子地处玛纳斯河流域,历史上从未种过棉花。年冬,苏联植棉专家迪托夫来到石河子,他对当地气候、水源、土壤作了调查后,在石河子开办了植棉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全是连长、营长、团长,陶峙岳将军也常去听课。这一年,玛纳斯河流域2万亩棉花获得大丰收,平均每亩籽棉近公斤。年,石河子机耕实习农场成立,它是22兵团兴建的第一个机械化农场,前身是22兵团直属生产大队。年,国家调拨大批拖拉机给各军垦农场。为了适应机械化生产的需求,陶峙岳将军责成机耕农场为各生产部队代办拖拉机手培训班,到年年底,多名拖拉机手遍布天山南北。年7月,陶峙岳将军带人到石河子看地形,选择城建位置,组建城建处。年冬,26师官兵利用冬季积雪,把根8米长的原木从70到多里外的天山用人力拉到了石河子,年10月,第一座行政办公大楼在石河子落成。

年,按照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命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陶峙岳将军的22兵团集体转为生产部队。然而,起义人员“家”的问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大问题。王震将军说:“有了老婆安下心,有了孩子扎下根,没有家室军垦事业就会一代而终。”他向党中央请示组织动员内地妇女来新疆工作。于是,年—年,先后从湖南、山东、上海等地调来了大批女兵。随后又分期分批组织战士回原籍找对象。同时命令部队建好宿舍,办好托儿所、子弟学校,解决来队家属的居住和子女入托入学问题,到年,起义人员“家”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起义人员的提拔使用和老红军、老八路、解放军一视同仁,重在现实表现。起义人员王风云,在年开发莫索湾时,他的团创造了当年开荒、当年生产、当年有利润上交的突出成绩,被推荐参加了北京的群英会。年—年三年时间,屯垦官兵在石河子莫索湾开垦荒地90万亩,播种面积达84万亩,植树造林5万亩。陶峙岳将军视察莫索湾时即兴赋诗称赞道:“红旗插遍莫索湾,大地茫茫一手翻,唤起千年沉睡梦,永葆青春在人间。”起义士兵廉殿邦学习积极,工作踏实,善于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起义后先后担任政治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委员等职。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各农场的团长80%是由起义人员担任的,原来各团的团长,大都升任到师职岗位。现在许多起义人员已身老边疆,埋骨天山,用他们的青春热血和汗水染绿了戈壁,为建设美丽的军垦新城石河子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军垦战士在犁田 

石河子这座年轻的城市,与共和国同龄。这座由广大转业官兵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在戈壁滩上建起的军垦新城,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缩影和窗口,最集中地体现了兵团在特定条件下所肩负的屯垦戍边、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特殊任务。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发建设,石河子已形成“以大型农牧团场为依托、以石河子市为中心,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交建商服综合经营,工农结合、城乡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新型经济联合体。

石河子城区图↑石河子市人民政府→

而今,一个富裕、文明、进步的军垦新城——石河子市出现在浩瀚的戈壁滩上,跻身于现代化城市群中……

2绿化石河子

倘佯在石河子明珠河两岸,那红的花,绿的草,各种树木次第生长茂盛,无不体现了石河子几代人追求绿色的梦想。

石河子明珠河

中国版图上,有一个比共和国小一岁的城市,它的名字叫石河子。第一次踏上石河子这片热土,人们都会为它大片大片的绿色感到惊讶!四处弥漫着满眼醉人的绿呀!如果这是在温润潮湿的江南,倒也罢了,但这里毕竟是大西北的戈壁滩。石河子的绿色,让它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

■■■■■

石河子绿化

60年前,为了在戈壁荒原上生存、繁衍,石河子人创造性地提出“先栽树,后修路”,以树控制道路、落实规划的超前思路,为建设绿色城市打下良好基础。

王效英,石河子市植树造林的“祖奶奶”,一个袖珍型小女人,身高只有1.48米。可看得出她一生相当自信和自傲,如今年过八旬,出门迎接笔者的时候,腰肢依然挺拔,还化着雅致的淡妆,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一问果然是,其父当年是成都的大商人,有两条商业街。抗美援朝热潮在全国兴起,正在读高三的王效英报名要上前线,招兵人一看她的小个子,说你还没枪高呢,甭想了,你有文化,干脆去新疆吧。家里人听说了,天天围着她哭哭啼啼不让走。但一腔热血的王效英去意已决,出发那天早晨假装去上学,偷偷跑出家,什么都没带,上了大卡车才看到妈妈和姐姐急匆匆赶来。妈妈塞给她4块银元,姐姐脱下一件毛衣给她,一家人从此天各一方。

王效英

大戈壁的干旱与荒凉让来自“天府之国”的王效英深感震惊,狂风大作时沙砾石子打在脸上,生疼。高中文化在那时算是大知识分子了,但王效英坚决拒绝留在机关,再三要求去上大学读园艺,用知识改变恶劣的生态环境。兵团政委王恩茂对她的雄心壮志深为嘉许,特别予以批准。年从八一农垦学院毕业归来,王效英开始大声疾呼植树造林。为选择适合的树种,她从大西北跑到大东北,踏遍大小兴安岭。为了背回大叶柏、小叶柏和樟子松树苗,这位爱美的巨商小千金把自己的所有随身用品连牙膏都托运了。根部裹泥的大捆树苗足有五六十公斤,比她的个头高,比她的身子重,上火车下汽车一路背着走,听说她要把树苗背到新疆,行人们大为吃惊并深为感动,纷纷出手相助。顶着八千里路云和月回到石河子,她的小蛮腰伸不直了,疼得浑身大汗直流泪,可节气不能耽误,她只有咬牙忍着,双腿跪在地上挖坑栽树,边干边指导他人。一排排树苗迎着春风吐绿芽了,她的腰疼也不知不觉好了。医院检查身体,医生惊讶地问,你30岁以前腰椎是不是断过?王效英吓了一跳,“我那时真不知道自己的腰断了,觉得能挺就挺过去吧。”

王效英为植树造林忙碌和张罗了一辈子,石河子的一草一木都饱含她的心血与挚爱。退休以后,成都亲人约她回去定居,她婉谢了,说住在石河子很尊严也很幸福。老了,她的个子愈来愈小了,而石河子满城苍郁青葱的林带却惊人地铺展开来和高大起来。那是一片美丽而深情的绿海,是她永不凋谢的生命记忆和永远的骄傲。

王效英

如今,荒漠中崛起的石河子市绿化率达45%,人称“戈壁明珠”,被联合国评为“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良好范例城市”。几十年来,兵团人都敬着王效英,尊称她为石河子绿化事业的“祖奶奶”。她的生命无疑是新疆大地一座最小的又分外高大的绿色丰碑。

60年来,石河子起初确定的棋盘式城市总体规划蓝图,虽经多次修编,但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从未改变。历届领导始终遵循“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步法”的整体思路,把创建“绿色、生态、环保”的城市工作,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做到“一张蓝图管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

“每年植树30万株,新增绿地亩”的植绿工程,成为石河子人人皆知的自觉行动。春秋两季,声势浩大,全城行动,人人植树,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6%以上。仅十年来,石河子市就改建、扩建、新建公共绿地多公顷。笔者所在单位每年春季或秋季都要响应市里的号召参加植树造林。

目前,石河子城市绿地率36.7%,绿化覆盖率41.3%,城市建成区森林覆盖率35%,人均公共绿地12.1平方米。全石河子市有59种树木余万株。

3文明石河子

行走在石河子明珠河两岸,我能感受到明珠河九曲十八弯的柔美,平静处,波澜不惊,可在源头处,却能听到水流哗哗作响,叮咚声不绝于耳。沿岸一直行走,你会看到,那如茵的绿草,那璀璨的灯光,那陡坡处落差有致激流的河水,构成一幅秀美的画卷。在这里,几乎没人去践踏草坪,没人随意采摘花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正是这小小善举,使得外地来客能够感受到石河子的文明之风扑面而来。

要说石河子有多美,一天24个小时,就有24种不同的美,一年天,就有种不同的风情,从清晨到日暮,从春秋到冬夏,从流水到高山,从街头到巷尾,都是石河子最美的模样。

要说石河子有多棒,年石河子蝉联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整体文明程度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含金量最高、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品牌,这就是石河子最有魅力的模样。

石河子,这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仿佛是一张五彩斑斓的水彩画,淡雅又清新。灿烂的阳光,蔚蓝的天空,娇媚的桃花、白色喇叭口状的苹果花和挺拔的白杨树,横平四方的街道,老少皆宜的凉皮,清新爽口的燕京啤酒,还有那人见人爱的烤羊肉,优雅的明珠河和漫步小憩的夜晚,这一切,构成了石河子的浪漫。那些葱郁的树木,遍地的花草,听鸟语,闻花香,品美食,令你不由得把脚步放轻放慢,任意闲逛都是很美好的写意。

空中俯瞰石河子

石河子的高楼并不多,城市的线条格外明朗,却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味道,车水马龙流过人们生活过的气息。

近年来,石河子市改善了早、夜市的经营秩序,不再会因商贩的叫卖声影响休息的居民。食品安全监管也在加强,路边见不到四处冒烟的小摊小贩。城市道路的通行也越来越顺畅,车辆乱停乱放的也逐步减少。居民生活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乱倒垃圾、乱排污水行为也越来越少。交通方便快捷,城市干净整洁、无污染,越来越多的人在石河子生活感受到了幸福舒适。

重复的生活总是让人忘记城市细节之美,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人难免忘记历史的痕迹。生活在石河子的人,努力在这里追寻着幸福,不忘城市的美好。

石河子夜景

石河子景色

在石河子生活,所有人都会享受到免费体检,困难家庭的女性还可以免费进行“两癌”筛查。政府还为所有人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正在实施。现在,学龄前儿童在石河子上学就可以享受十五年免费教育,二胎的妈妈已经可以享受到住院分娩补助。

“城中村”改造工程,为越来越多的人解决住房问题,老住宅小区水、暖、电、气等管网基础设施逐步改造,让这个城市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老年人健身足不出户,家门口就有社区健身设施和运动场地。越来越多的社区邻里中心、公共停车场以及公共厕所已经建成并都投入使用,市民无需乘车跋涉即可衣食无忧。

进入9月,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街面上到处可见香甜的瓜果,那串串用框子装的葡萄,有黑的,红的,紫的,惹的行人不得不驻足,甚至垂涎欲滴。行人还可以看到,石河子市北三路、市府路两边和石河子大学院子四周,熟透了的苹果居然没有人随便采摘。前几年,中央电视台以苹果一条街为由头,报道了石河子这座戈壁新城的文明之举。从那以后,石河子人更加爱护苹果树了,大家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着苹果树,即使碰到有人攀枝摘果,市民也会立即上前制止这种不文明的现象。

石河子苹果树

一座城市,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时代,洋溢勃发的文明情怀。石河子有多美,石河子市民会告诉你!石河子人,是城市文明的践行者,城市文明的参与者,城市文明的传播者。

石河子苹果树

石河子人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乱扔垃圾,不乱穿马路。石河子人与人为善、关爱他人。他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守法,他们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把老一辈的军垦精神牢记在心,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慈善捐助,见义勇为,积极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知识。

4诗意石河子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条书写城市故事的河流,石河子市明珠河从容流淌,这条河虽然建设时间不长,但它却能够见证一河两岸的城市变化,见证那些美丽的建筑与人文,正如巴黎的塞纳河,又如伦敦的泰晤士河……

石河子明珠河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明珠河两岸的城市建设新貌换旧颜。石河子市通过建设明珠河畔风光带绿化景观,周边绿化景观错落有致、疏密有别、色彩斑斓。从沿袭一条河,到栽种一行树,到打造一片林,再到建设沿河风光带,满城新绿、满眼风光。无论是用眼去看,还是用心去体会,漫步在明珠河风光带,都能心生一种愉悦感、归属感、舒适感和自豪感。于是,石河子乃至全新疆年轻的诗人们便纷至沓来。

新疆军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张仲瀚作品

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作品

80岁高龄的石河老师发现了自己的诗

“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这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诗作《年轻的城》里面的诗句。

在年反右运动中,中国诗坛泰斗艾青被错划成右派。当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将军出面保护艾青,先是安排艾青去北大荒完达山农场。那里的生活条件差,王震担心他的健康,便决定让艾青来条件相对较好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艾青和夫人高瑛来到兵团,时任兵团副政委的张仲瀚遵照指示,热情欢迎和接待了艾青夫妇并在生活上做了妥善安排。

年夏天,王震部长到新疆视察,让艾青陪同下农场、走工厂,尤其是到了石河子,艾青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片土地。根据艾青的要求,王震将军特地找到当时八师政委鱼正东直接把艾青安置在了石河子,住在八师大院里,生活上享受师级待遇,主要还是体验生活搞文学创作。

艾青在石河子一住就是16年。在此期间他完成了《从南泥湾到莫索湾》、《年轻的城》、《烧荒》、《垦荒者之歌》、《帐篷》等20多首诗作以及长篇报告文学《沙漠在退却》。

艾青一生写过许多首城市题材的诗歌,比如描写外国的《巴黎》、《马赛》、《维也纳》,中国的《张家口》、《上海》等,但《年轻的城》这首诗却是写给绿洲新城石河子的。

比较而言,《年轻的城》这首诗更显得清新优美、自然明快。热情歌颂了建设之初的石河子“令人一见倾心”的美,那种田园城市的美丽风光,那种军垦人积极创造新生活的青春燃烧般的激情。他还赞颂了军垦人用自己的血汗努力创造胜似“瀚海蜃楼、蓬莱仙境”的美好家园。

《年轻的城》片段: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

今天我们重温这首诗,那就是我们要真抓实干,通过实现我们宏伟的建设蓝图,把大诗人艾青如此赞美歌颂过的石河子建设得更美好。

艾青对石河子精神文化领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他那些伟大现实主义的诗篇直接鼓舞和激励了石河子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创造了许多值得骄傲的文艺辉煌,石河子也曾一度被誉为“诗城”。

在新疆,没有一个城市像石河子这样特殊:它拥有中国地理位置最西部的国家级开发区,它拥有新疆最具生命力的兵团文化,它还是最具诗情画意的城市,这个小小的戈壁城市,聚集了诸如艾青、杨牧、杨树等一大批诗人。被授予“石河子市荣誉市民”的著名诗人杨牧在石河子写下了闻名海内外《我是青年》:“我是鹰,云中有志,我是马,背上有鞍,我有骨,骨中有钙,我有汗,汗中有盐。”这首诗描述兵团人的志向、担当和风骨,到现在都掷地有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石河子人。受他们影响的一代代新人都在用诗歌为石河子的美好而歌唱,诸如高炯浩、赵雪琴、贺海涛、曲近,他们的诗作在全国各类诗刊发表,并在石河子团场、企业、学校、社区和部队广为传颂。曲近的诗歌近年来不仅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udidana.com/kddgj/39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苦地胆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