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苦地胆 > 苦地胆性味 > 正文 > 正文

中药材秦皮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5/17 11:38:35
治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nb.ifeng.com/a/20171201/6196943_0.shtml

秦皮为常用中药。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商品有苦枥和核桃楸树皮两种。

别名:梣皮、(木岑)皮、樊槻皮、秦白皮、(木寻)木皮、蜡树皮

来源:

1、为木犀科植物落叶乔木苦枥白蜡树(花曲柳)和小叶白蜡树(水曲柳)的干燥树皮,多为幼树的干皮。

2、核桃楸皮为胡桃科植物落叶乔木桃楸(山核桃)的干燥枝皮。

采收和储藏:栽后5~8年,树干直径达15cm以上时,于春秋两季剥取树皮,切成30~60cm长的短节,晒干。

产地:均主产于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

性状鉴别:木犀科秦皮呈卷筒状或半卷长条状,厚约2~3毫米,长短不一。外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并生有灰白色花斑。内表面稍光滑,黄白色或淡棕色,较老干皮外表皮显粗糙,具不规则的龟裂,质较坚硬而略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气微,味苦。水浸液呈淡黄绿色,并有蓝色荧光为秦皮的特征。

以皮层薄厚均匀,皮细呈长条筒状者为佳。

主要成分:大叶白蜡树皮含七叶树甙。

功效与作用:止痢、收敛、清热。现已证实有利尿、解热和止痛(特别对肌肉风湿痛)作用。并能抑制痢疾杆菌,有效成分为上述两种结晶。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后切块或切段,晒干。

性味:苦;涩;性寒

归经:入肝、胆、大肠经。

功能:清燥湿、清肝明目、止痢。

主治:主湿热泻痢;带下,目赤肿痛;睛生疮翳;肺热气喘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煎水洗眼或取汁点眼。

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本经逢原》:胃虚少食者禁用。

秦皮的功效

清热燥湿,平喘止咳,明目。

秦皮治细菌性痢疾,肠炎,白带,慢性气管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牛皮癣。

《汤液本草》:主热痢下重,下焦虚。

《吉林中草药》:治肠风下血。

《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肠炎腹泻。

《陕西中草药》:治麦粒肿。

《本经》: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

《别录》:疗男子少精,妇人带下,小儿痫,身热,可作洗目汤。

《药性论》:主明目,去肝中久热,两目赤肿疼痛,风泪不止;治小儿身热:作汤浴。

《日华子本草》:洗肝,益精,明目,小儿热惊,皮肤风痹,退热。

1、湿热泻痢、带下

本品性苦寒而收涩,功能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故可用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常配白头翁、黄连、黄柏等药用,如白头翁汤(《伤寒论》);若治湿热下注之带下,可配牡丹皮、当归用,如《本草汇言》方。

2、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本品清热之中,能泻肝火、明目退翳,用治肝经郁火所致目赤肿痛、目生翳膜,可单用煎水洗眼;或配栀子、淡竹叶煎服,如秦皮汤(《外台秘要》)。若配秦艽、防风等用,可治肝经风热、目赤生翳,如秦皮汤(《眼科龙木论》)

秦皮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体和抗炎

抗菌:对多种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多型痢疾杆菌有强的抑菌活性。

抗病毒: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因而临床能治疗疱疹性角膜炎。

抗炎: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都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对实验性炎症、水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消炎作用可能与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

2、抗过敏和解痉

抗过敏:秦皮乙素对过敏反应释放的白三烯所致的血管收缩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解痉:秦皮乙素对肠平滑肌有抑制作用。秦皮乙素能对抗组胺所致的气管平滑肌的痉挛,有松弛气管平滑肌。

镇咳祛痰平喘: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和平喘作用。

3、镇静、镇痛和抗惊厥

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都有明显的镇静作用。秦皮乙素有显著的镇痛和抗惊厥作用。

4、促进尿酸排泄和利尿

秦皮甲素可促进大鼠和兔尿酸排泄,其机制为兴奋交感神经系统,抑制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等。

秦皮苷有利尿作用。秦皮甲素对小鼠有显著的利尿作用。

5、其他

抗凝血:秦皮和秦皮乙素有显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秦皮甲素有显著的抗凝血作用。

抗白内障:秦皮甲素能抑制大鼠晶状体的醛糖还原酶的作用,因而有抗白内障的作用。

抗紫外线:秦皮甲素可保护皮肤避免目光损伤,对豚鼠紫外线红斑有明显的抑制功效。

6、体内过程

秦皮甲素口服后主要在小肠上部吸收,可通过肾和肠排泄。大鼠灌服后从尿液中以原形排出,豚鼠主要在体内破坏。

秦皮的附方

1、治热痢下重者

白头翁克,黄柏克,黄连克,秦皮克。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开,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伤寒论》白头翁汤)

2、治慢性细菌性痢疾

秦皮20克,生地榆、椿皮各15克。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3、治腹泻

秦皮15克。水煎加糖,分服。(《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

4、治赤眼及眼睛上疮

秦皮50克。以清水一大升于白瓷碗中浸,春夏一食久以上,看碧色出,即以箸头缠绵、点下碧汁,仰卧点所患眼中,仍先从大眦中满眼着,微痛不畏,量久三、五度饭间,即侧卧沥却热汁,每日十度以上着,不过两日瘥。忌酢、萝卜。(《近效方》)

5、治麦粒肿,大便干燥

秦皮15克,大黄10克。水煎服。孕妇忌服。(《河北中药手册》)

6、治妇人赤白带下,及血崩不止

秦皮克,丹皮克,当归身50克。俱酒洗,炒研为未,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五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7、治小儿惊癎发热及变蒸发热

秦皮、茯苓各5克,甘草2.5克,灯心廿根。水煎服。(《儿科撮要》)

8、治牛皮癣

苦榴皮50~克。加半面盆水煎,煎液洗患处,每天或隔二至三天洗一次。药液温热后仍可用,每次煎水可洗三次。洗至痊愈为止。(《全展选编·皮肤病》)

9、治急性肝炎

秦皮9克茵陈、蒲公英各30克黄柏9克大黄9克.水煎服.(《山西中草药》)

10、治伤寒病热

毒气入眼生赤脉、赤膜、白肤、白翳者及赤痛不得见光痛毒烦恼者:秦皮、升麻、黄连各50克.用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冷之取汤以滴眼中须臾复用日五六遍乃佳.忌猪肉、冷水.(《外台》引张文仲秦皮汤)

11、治肝经风热

目赤睛痛隐涩难开经久不瘥:秦皮(去粗皮)、黄柏(去粗皮)、黄连(去须)、甘草(生用)、五倍子各等分.口父咀每用一大匙水一中碗入砂糖一弹子大同煎至八分绵滤令净乘热洗至冷觉口中苦为度药冷再暖再次洗[1].(《杨氏家藏方》光明散)

秦皮的临床应用

1、治疗细菌性痢疾

(1)秦皮煎剂:每40ml含生药6钱,治疗小儿菌痢共50例。1岁以下每天8-10ml,1-3岁10ml,3岁以上15ml,分4次口服。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9天;大便次数恢复正常平均为8.1天;21例粪便培养至第3天以后均转为阴性。服药后有5例发生呕吐。

(2)秦皮素:各家所用的剂量不一。有人按每日口服50mg的剂量,制成合剂,不论年龄大小,分4次服。治疗66例(成人30例,小儿36例),有肯定的疗效,但与对照组用合霉素及四环素者相比,效果较差。有人按50-mg/kg/日的剂量,分2-3次服,疗程5-6日,并按病情需要,配合各种对症处理,治疗77例,有效率在71%以上。有人用秦皮乙素按5mg/kg/日的剂量治疗67例,痊愈者41例,进步11例,无效15例。

2、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苦枥白蜡树树皮制成1∶1浓度的喷雾液,用气雾发生器射入气雾室,每次吸入30分钟,每日1次,每次2ml;或制成浸膏片(每片含浸膏0.3g),每日3次,每次2片内服。均以10天为一疗程。治疗例,其中气雾组例,经二个疗程,近控86例(20.3%),显效例(33.2%);气雾组另58例,经五个疗程,近控24例,显效23例;口服组50例,经三个疗程,近控3例,显效29例,部分患者的咳、喘、痰三症在服药第1天即见效,气雾组治疗3天内三症见效者占60%左右。对喘息症状与哮鸣音的近期控制尤为明显。

处方举例:秦皮苦参汤:秦皮12g、苦参12g、木香6g,水煎服。

秦皮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秦皮,治目病,惊癎,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带,取其收涩也。又能治男子少精,取其涩而补也。此药乃惊、癎、崩、痢所宜,而人止知其治目一节,几于废弃,良为可惋。”

2、《淮南子》:“秦皮色青,治目之要药也。”

注:核桃科核桃楸皮呈卷筒状或长条形,厚约1毫米,长多在1米以上。外表面灰褐色或灰绿色。密生多数小圆点状皮孔。嫩皮上常有三角形(猴脸状)叶柄痕。内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平滑质坚韧(过去多代麻绳用结扎党参)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气微,味苦。水浸液呈淡黄绿色,无荧光。

效用:味苦微辛,性平,能清热解毒、治慢性细菌性痢疾。

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udidana.com/kddxw/88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苦地胆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