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苦地胆 > 苦地胆来源 > 正文 > 正文

心下痞一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31 14:33:38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专业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说“心下痞”之前,我们先说一说生病的原因,人生病的原因与天地之五运六气有关,五运六气在外主宰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在内又影响着我们五脏六腑的功能运行。

五运是物质的五种存在形式(水、火、金、木、土)的变化规律,六气是空间环境的六种天气变化,为风、寒、湿、燥、暑、热。五运六气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天地间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比如太阳升起落下的规律,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规律,比如植物、动物,包括人类的生长发育的规律等等,都与五运六气有关。所以人类必须遵循其变化的规律,才能完成其生命的轨迹,否则就会提前结束不该结束的生命,不遵循规律就是逆天而行,就是生病的缘由之一。这一点,《黄帝内经》的开篇《上古天真论》就有提到。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个对白讲的是,为什么上古之人能活百岁,而今时之人年过半百就开始不行了呢?原因在于上古之人遵循大自然的规律,饮食、起居、劳作等都顺应着天地的变化,非常有规律,因此上古之人能活到百岁以上。

再看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完全脱离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状态,熬夜,暴饮暴食,拼命工作,我们用各种方式满足自己的种种欲望,已然不在大自然正常运行的轨道里了。所以年过半百就开始生病了,各种各种的疾病也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难治了,甚至一个普通的感冒我们似乎也无能为力,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完全违背了大自然规律的结果。

《黄帝内经》有段话说得最到位了,“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顺之则苛疾不起,……顺阴阳则生,逆之则死”,所以不管得了什么样的疾病,都不是偶然的,都是我们日积月累地违背了大自然规律的苦果,这个苦果是我们亲手种的,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想获得真正的健康,就必须改变所有的不良生活习惯,否则神仙也救不了你。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地之气的剧烈变化也能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比如干旱、洪水、地震,又比如寒冷之气,热燥之气等都能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健康,比如天气太冷了,我们容易感冒,天气太热了,我们容易中暑等等。我们完全脱离不了天地之气的变化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因为我们赖以生存。

以上讲的是天地之五运六气对我们生存的外在影响,接下来我们看看天地之五运六气对我们内在五脏六腑的影响,五运对应五脏,六气对应六腑,人从一出生其五脏六腑的功能已经受五运六气的影响了,也就是说我们出生那个当下的五运六气的状态对我们未来的健康状态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点很多研究五运六气的中医学者们已经证实。我曾经也利用一种红外检测技术采集了许多病例,以此来验证此说法,每个来做检测的人先告知其出生年月日,根据其出生年月日计算其出生时的五运六气的状态,然后再根据当下这一年的五运六气推测其身体的健康状况,再运用检测技术观察,结果可想而知了,对应率极高,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如果我们出生那一年恰好遇到水运太过、司天与在泉的火的力量都不足,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我们肾与膀胱的功能,这就是所谓的先天;又比如,某人脾气素来不好,总发火,查看其出生时恰逢木运太过、司天与在泉的火又太过,此人今后再遇到木运太过的年份必然生病或者脾气更大,肝主木,时间久了自然就会伤肝,所以此人的疾病容易出在肝胆方面。这样看来,先天不单是由父母而来,也受五运六气的影响。其实这个理论无需去验证,它本身就是事实存在的。关于五运六气对人体的影响的理论知识,《黄帝内经》讲得更为详细。现代西方的星座学,也是通过观察天文而来,虽然有些偏差、不够精准,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又比如说基因学,也是通过其身体携带的基因来推测其未来的健康状况,这些都有一定的规律,而这些规律又从何而来呢?生存在天地之间的任何一种生物都受其影响,包括我们吃的各种食物等,药物也是如此。每一种药物都有其生长的规律,这种不一样的规律也造就了特殊的属性,这种属性能帮助人类纠偏,弥补人类的不足。现在有一些人鼓吹转基因食品,这些人其实很盲目,基因是植物属性的决定因素,基因变化了,属性一定就会变化,长期去吃会有什么影响呢?而五谷杂粮之所以成为主食,是由于其偏性很小,你转了基因,偏性的变化是什么呢?

虽然我们受天地五运六气的影响,然而健康仍把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心态其实是我们的五脏六腑的功能在外的呈现之一,也主导着我们的健康。不管我们有怎么样的先天不足,只要我们后天遵循规律,通过修心养性来颐养身心,用平和的心态、平衡的膳食和充足的睡眠去弥补我们身体上的先天不足,那么,健康依然伴随我们。比如,一个人从小的体质就不好,很爱生病,于是对自己的身体小心呵护,从不熬夜,饮食规律,不让自己太累,平时练练字、看看书,心态非常好,随着年龄的増长,身体的状态反而越来越好了,几乎很少生病。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比比皆是。

那么,如果生病了,怎么办?最佳途径就是先找真正的中医去咨询,医圣仲景所著的《伤寒论》讲得就是天地之五运六气太过或不及时,在人体产生六种不同的“信号”,通过这些“信号”的证候表现能得知病从外而来还是从内而来,从风而来还是从寒而来,从火而来还是从热而来,然后再去对证施治。但如果没有掌握辨证的思维逻辑,辨证不准确,就会用错药,那后果可想而知。

其实,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好药和坏药,只要对应病人证候的药都是好药,所谓药物的贵贱只是世人按照其药物的稀有程度估算而已,并不代表其治疗效果。所以不管用什么药,最关键的还是辨证,辨证准确了,药自然也就用对了,也就有了治疗效果。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看“心下痞",与“心下痛”的实证不同,它一直被定论为虚证。痞为气机阻塞的表现,心下痞自然就是气机阻塞在“心下"了。医圣仲景说,“但满而不痛,此为痞”,这里的“满”指全部充满,没有余地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平常感觉的胀满。

这里为什么说它是心下不适之虚证呢?那就要看它发病的原因了,“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阴为里,为什么会病发于阴呢,是因为原本这个人有正气不足,或胃气不足或脾气不足或肾气不足等里证,再加上误下导致外邪内入到心下,引起了心下痞。不足即为虚,因此心下痞为虚证。需要提醒的是,正气不足不单是阳气不足,也包括阴气不足,正气包括阴阳,换句话来说,人体所需的气与水、水与血、气与血,水与火均为阴阳的对子,若人体无血则无法生存,人体无水也无法生存,唯有气血水火并存才能生存,任何一个不足即为虚。

心下痞的主要症状为“心下”胀满,从前面心下痛的论述来看,虽然“心下”的覆盖面很广,但心下痞不适的症状主要集中在横膈膜以下,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胃胀、上腹部胀满、腹胀等症状,都有可能是病在“心下"引起的。医圣仲景在《伤寒论》一书中对“心下痞”也有其详细的辨证,我们看看治疗“心下痞”的五个泻心汤证有何相同又有何不同。

先看这个条辨:“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我们首先来分析治疗“心下痞”之半夏泻心汤证,此证的典型症状为心下胀满,痞与结胸的鉴别要点是,痞为但满而不痛,结胸为心下满而硬痛。此证从何而来,从误下而来,本来是少阳证(柴胡汤证具),结果给了“他药”,如果“柴胡证仍在”,还没问题,“不为逆”,转方给柴胡汤,病就好了。要是不辨证而继续用“他药下之”,那么“误下”的结果就导致邪陷“心下”。

“心下"为水火升降(水升火降)的场所,邪陷于此必然引起水火的升降失调,再加上患此病的人素来里虚,半夏泻心汤证的里虚是太阴脾土阳气不足而有寒,说得直白些,就是这个人本身就存在着消化吸收差,脾胃虚寒的毛病。病邪经误下至“心下”使水火交结产生的无形之(热)气升降失调,阻于“心下",又与太阴脾土原有的无形之(寒)气相搏于“心下",就是说水火无形之热气与寒气两不相让后产生的进退两难的现状,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和事佬"出来调解了,这个“和事佬”就是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为和解的方子,此方里不但有温阳的药,也有清热的药,还有健脾胃的药,兼顾到了方方面面,仲景不愧为医圣啊。

在使用半夏泻心汤之前,我们还需与小柴胡汤证的“心下满”做一个鉴别,“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可与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证的心下满只是少阳证的兼证,且不胀满,只是满,而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证即是“心下”胀满,而胀满远比满的症状要重,胀满指由于内部压力而引起的扩大或膨胀,而满只是充满。

此外还需与大柴胡汤证进行鉴别。“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前面讲“心下痛”时也有大柴胡汤证,其主要证候为“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还兼有少阳证的表证。此条同样兼表证“发热,汗出不解”,而半夏泻心汤证无任何的表证,没有“发热”、“寒热往来”等。大柴胡汤证的“心下痞硬”指既胀满又硬,还应该有痛的症状,其症状程度应该剧烈急迫,而半夏泻心汤只是胀满不痛,大柴胡汤证的“呕吐而下利”,是“火”惹的祸,是实证,为主症之一,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证没有此症状,由于其里虚太阴脾阳不足而有寒,有可能也伴有呕吐或下利的症状,但此仅为兼证虚证,且为寒气所为。弄清楚了大、小柴胡汤证与半夏泻心汤证的来龙去脉,必然不会走上误治的道路!

接下来,我们看看半夏泻心汤的方子组合:

半夏泻心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炙),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干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ー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刚才讲到半夏泻心汤为和解汤方,方中既有温阳的,又有清热的,还有养胃的,干姜、半夏温阳驱寒气,黄芩、黄连泻火清热气,人参、甘草大枣养脾胃扶正气。

半夏泻心汤除了用药搭配体现其“和事佬”的作用外,它的煎药方法也是与众不同。

你可以不必深究其医理奥妙所在,但不能不谨遵医圣仲景的一片苦心。对于医生来说,明明开了一付对证的好汤药,却苦苦没有疗效。方药虽中病,而煎法失度,其药必无效益,医生的名誉可能就毁在忽略了煎药的方法上。

我们看看半夏泻心汤的煎药方法:上七味,以水ー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不方便斗、升的计量,那么按照它的比例也行,此汤方的比例是3:2:1,比如十份的水熬去四份剩下六份,再熬去一半剩三份,也就是说,你可以加入六碗水,煮到剩四碗水,然后把煮过的药渣去掉只剩药汁,再继续煮至两碗水,把两碗水分为三次服用,宜温服,也就是不能把药晾凉了再喝。现代中医学认为,一般用水量为将药材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我们也可以借鉴。也就是说,如果六碗水的量刚好在2厘米左右就用六碗水,如果四碗水的量刚好在2厘米左右就用四碗水,接下来按照比例依次类推即可。你看这个煎药法,要让药“浓缩”一下,药性融合得更好一点,是不是像“和事佬”啊!

半夏泻心汤在临床上的治疗范围也很广,大多用于消化系统疾病,比如各种胃肠疾病、胃癌等,也有用于皮肤病、妇科病、口腔溃疡等疾病。总之还是那句话,不管叫什么疾病的名称,只要有其证就能用其药,千万不能掉入疾病名称的“陷阱”!

我们看一则刘渡舟老先生的医案:张某某,男,素嗜酒。年发现呕吐、心下痞闷,大便每日两三次而不成形。经多方治疗,效不显。其脉弦滑,舌苔白,辨为酒湿伤胃,郁而生痰,痰浊为邪,胃气复虚,影响升降之机,则上见呕吐,中见痞满,下见腹泻。治以和胃降逆、去痰消痞为主。拟方:半夏12克,干姜6克,黄芩6克,黄连6克,党参9克,炙甘草9克,大枣7枚。服1剂,大便泻下白色胶涎甚多,呕吐十去其七。又服1剂,则痞利皆减。凡4剂痊愈。

这是一则非常典型的半夏泻心汤证的医案,上有呕吐,中有心下痞闷,下有大便每日两三次而不成形,用了半夏泻心汤自然效果也是极好的。刘渡舟老先生不愧是经方家,你看他对患者证候的描述,简单明了,抓住主证思路非常清晰。其实这样的病例,我碰到过同样的,一位外地朋友的老公跟这个患者的证候一模一样,也爱喝酒,一次酒后突感不适,胃胀痛,呕吐,大便也是不成形,因为其曾有胆囊炎,所以怕是胆囊炎发作,医院做了肝胆的检查及胃镜,结果还是胃炎和胆囊炎。这位朋友一直不太放心西医消炎的治疗方法,于是找了一位还不错的中医去看,开了处方。这位朋友还是放心不下,于是电话告知了其发病的经过及处方用药情况,我一听,这是典型的半夏泻心汤证啊,再看那位医生开的处方,完全是以疏肝为主的柴胡汤加减。这个中药吃进去后,轻则症状不会缓解,重则大小便出问题,不知这位中医对《伤寒论》的了解有多少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udidana.com/kddly/83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苦地胆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